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芮城大力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

良好生态已成最普惠民生福祉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6-03

记者 朱 姝

青山绿水,碧空白云,人民幸福。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如今芮城的10个乡镇,已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其中7个乡镇为“国家级生态乡镇”,17个建制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近年来,芮城按照“复绿、治乱、兴业、惠民”总要求……通过实施绿满芮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化工腾退、节水增效、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法治护航“八大行动”,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着力打造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以高水平保护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春末夏初,记者走进生态芮城,试图捕捉一个个生态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的绿色画面。

矿山修复 绿色重生

曾经的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已经湮灭,私挖乱采多年的芮城县古魏镇王窑村砂石矿早已不复旧日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关停的矿山,以及周围一片正在蔓延的绿色。

“从这个痕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片连着的4个砂石矿。它们都是被私挖乱采多年,经过关停整治等措施后成为无主矿山,由政府接手修复的。没有修复之前,这里多年都是石块石渣堆积的状态,导致周边土壤贫瘠,植被受损,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芮城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王江波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片露天砂石矿经过多年无序开采,造成了山体千疮百孔,形成高陡挖方边坡,部分坡体近乎直立,且无序开挖改变了山坡坡体原始的应力状态,进而破坏了坡体整体结构。

露天开采矿山在占用与损毁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采掘、剥离对覆盖其上的自然景观的肢解和蚕食也相当严重,原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严重受损,地表植物荡然无存,石料采尽后形成大片的裸地和陡立的不规则坡面,甚至出现倒坡,垂直的峭壁、反倾的石壁和危岩,几乎无可攀附之处。

原来一座座秀美的青山变成乱石堆,到处可见光秃秃的采石坑散布在翠绿的山间,废石渣胡乱堆放,严重破坏了山体原有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景观的破碎化增加,生态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露天开采后形成的采石场废弃地原有的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退化乃至消失,处于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状态,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生态恢复。

“由此,芮城开启了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消除其地质灾害风险、改善矿区人居环境、恢复矿区的植被,还能复垦为耕地用于农业生产,腾退出建设用地,在保护修复生态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王江波说道。

如今关停的矿山周围已是满眼绿色。据介绍,项目在坡底平台上进行乔木林草混植,栽植油松、侧柏、杜梨、国槐等树木;对治理区内边坡坡面进行栽植灌木植被恢复,主要种植丁香、连翘、紫穗槐,逐步将其恢复为灌木林地;对治理区内栽植林地植物的同时林下播草覆绿,草籽采用紫花苜蓿、艾蒿、野菊花。

植被重建后,项目还继续对这些区域进行为期三年的管护和监测,保障“绿色”落地生根。

王窑村的矿山治理是此次芮城全部修复完成12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一个。过去的砂石矿,如今绿色正蔓延……

污水处理 一泓清水

在芮城县城西南部一角、与芮城县污水处理厂一街之隔,坐落着芮城县湿地公园。

走进芮城县湿地公园,放眼望去都是将近一人高的香蒲、水葱、芦苇等绿色植物。初夏的风吹过,这些绿色植物化身为层层碧浪,让人仿佛置身绿海。

芮城县湿地公园俯瞰图。

此情此景,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在三年前,还是一个废弃的砖瓦窑。然而“颜值高”,只是这个湿地公园众多特点中的一个。

改善排入黄河的水质标准,是这个湿地公园更重要的“内涵”。

“原先的污水处理程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污水,从周边管道排出,经由周边葡萄涧13公里的土沟后排入黄河。污水如果出现富营养化,排入黄河后,将会造成水质的污染,水藻聚集,甚至影响黄河的生态系统平衡。”运城市生态环境局芮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此,芮城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专家论证,配合截污导流工程,确定在污水处理厂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具体作业程序中,芮城县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入人工湿地中的复合流潜流湿地,通过微生物、物理、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后,再排入表流湿地,以此稳定潜流湿地出水,并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该项目设计日处理水量2.5万立方米,处理工艺采用“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总面积约192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

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在不同水深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水深较浅的地方种植芦苇、蒲草等,水深的地方种植水藻、浮萍、深水藕等。同时,对湿地进行水土保持,种植垂柳、紫穗槐和池杉等湿生乔木。

运城市生态环境局芮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年可消减污染物化学需氧量91.25吨、生化需氧量36.5吨、氨氮4.56吨、总磷0.91吨,还可以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地表水Ⅳ类标准提升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改善入黄断面水质。此外,经深度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于补充城市景观和绿化用水,提升社会效益;同时,人工湿地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将进一步改善芮城县西南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还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新亮点。

近年来,芮城积极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一泓清水入黄河”12个项目加快推进,地下水水质达标率100%,两个入黄断面稳定达标,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全市前列。

节水增效 生态优先

在芮城县南磑镇黄斜村,汩汩黄河水流进了农田,浇灌着村民肖少春家的梨园。

芮城县黄斜村村民在使用黄河水灌溉。

“我们村基本上都用的灌区黄河水浇地,用黄河水浇地总的来说还是水流更大、时间更短,更节约。”肖少春说道。

肖少春所说的灌区正是大禹渡灌区。大禹渡灌区地处芮城县黄河岸边,灌溉面积54.62万亩,占芮城县水浇地面积的70%以上。

近年来,大禹渡灌区紧紧抓住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续建配套与现代化灌区改造等机遇,依托现代水利科技手段,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大禹渡灌区一级站续建配套改造工程,灌区总提水流量由改造前的16.3立方米/秒提升到20.7立方米/秒,日均增加提水量38万立方米以上,每天可多浇灌面积4000余亩,不仅解决了源头供水不足的问题,也缩短了灌溉周期,提高了灌溉效率,更保证了灌区群众用水需求。

走进大禹渡灌区,大禹渡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在火热建设当中。

大禹渡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还是山西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芮城县“十大生态保护”项目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大禹渡扬水工程枢纽站全貌。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8479亿元,分年度投资实施。2021年度项目投资833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枢纽二级站旧厂房拆除重建、机组更新改造及附属建筑物改造;2022年度项目投资1007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灌区5个再提泵站的建设、12千米干渠改造和4.9千米支渠改造、计量监测工程和智慧管理工程建设;2023年度项目计划投资1007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两个水源站的配套设施工程、礼教站杜村片区渠道建设和计量监测工程、智能应用体系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改善灌溉面积29.1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23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838.8万立方米,新增粮食产能2005.8万公斤。

除了大禹渡灌区,在农业节水增产上,芮城还有序推进马崖、古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成为水利部确定的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在工业节水减排上,芮城县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