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2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古人因为与爱人不能时时相见而安慰自己的话。如今,这种不在朝朝暮暮的相处方式却成了一些人的主动选择。原因很多,所以哪怕结婚了两人还是选择分开住。
这种做法有人点赞,有人嗤之以鼻。无非是一种认同距离产生美,一种认为距离即生嫌隙。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闺蜜结婚后的两三年,两天一小吵、每周一大吵,经常大晚上争执不下,两人驱车从郊区杀到我家,气鼓鼓要求现场“断案”。
其实每次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是“该他刷碗,他装看不见”,就是“我吃的剩饭,她自己点了新的”,有了宝宝之后摩擦更多。但事儿是真小,气也是真气,有几回俩人愣是僵持半个月不说话。
第四年,闺蜜老公突然被派到外省工作,每月回来探亲一次,这一下生活骤然安静了下来,不光他们,连我们这群身边人也没了“断案”的机会。每个月底相聚的几天,看着他们俩争着干活带孩子,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都不禁感叹:“幸亏外派了啊,这要是还在一块生活,保不准都过不下去了。”
原以为就会如书中所写: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了。然而生活就是生活,三年外派结束,生活一切照旧,摩擦也照旧,曾经认为对方偷懒自私的行为并没有改善,互相看不顺眼的地方也还在,少了新婚滤镜后,吵架升级,连找人评理的兴致都没有了。等我们再知道消息时,两人已经在离婚冷静期了。
唏嘘之余,不禁让人感叹,其实每天生活在一起或是一周、一个月见回面,都只是婚姻的外壳,真正决定关系能不能长久的是婚姻的内核,是看两个人有没有相互接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距离或许可以让一切“看起来很美”,但绝不是解决矛盾甚至逃避承担婚姻责任的法宝。如果一段关系只能靠不生活在一起来维持,一旦在一起就鸡飞狗跳,是不合理的。好的婚姻状态是能够适当分开、也能够朝夕相处。既要在分开的时候相互信任,有彼此分享的能力;又要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互相接纳,有彼此包容的能力。缺一不可。
幸福无非就是:既要又要。
(《中国妇女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