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做好“文活化”——我市扎实抓好文物活化利用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5-22

记者 陶登肖

保护文物不是让它们藏之深山、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走进人们的心里。“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要具有长长久久的价值,就要‘活起来’。”市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钟龙刚说。

永乐宫壁画临摹基地

去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运城考察,就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市文物系统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做到文物保护利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厚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快设施建设,让文物上展线

“在一座城市中,博物馆所承载的功能,既是精神的家园和知识的殿堂,也是感受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想了解一座城市,就要从博物馆开始。”钟龙刚说,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宣传、教育作用,让大家认识、了解、走进博物馆,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博物馆建设步伐,启动关公博物馆、永乐宫壁画博物馆建设,立项、选址、可研批复等工作正在推进。目前,关公博物馆已确定选址,永乐宫壁画博物馆100亩建设用地手续已完备,正在办理土地划拨。

“在标志性专题博物馆方面,我们积极推进关公博物馆、永乐宫壁画博物馆的展陈大纲编制、馆舍设计及展品组织,在设计方案确定、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力争年底前奠基、动工。”市文物局文物活化利用科负责人卫文革表示。

新绛县、临猗县、垣曲县加快展陈方案确定、陈列布展,力争年底前有一个到两个馆正式开放;万荣县、绛县、平陆县加快馆舍建设、展陈大纲编制及展品组织,预计年内启动布展;运城博物馆、河东池盐博物馆展陈设计优化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卫文革细数全市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建成后的规划,“要利用好博物馆这个宝库,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文物‘活起来’。”永乐宫的“永乐壮歌——永乐宫迁建纪实展”被评为特别推介展览,全省共6个;运城博物馆的“枕月眠云——山西古代陶瓷枕精品展”被评为精品陈列展览,全省共10个;盐湖区博物馆的“‘漫’画文物——盐湖区文物保护与利用全国漫画作品暨馆藏精品展”被评为优秀陈列展览,全省共5个。在全省第三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评选推介活动中,我市博物馆收获颇丰。

这只是我市博物馆陈列展览获得成就的一部分。去年,我市积极组织申报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全省第三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和省文物局组织开展的联展巡展、社教、文创项目推介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此外,我市围绕关公“忠义仁勇”的文化精髓,聚焦中轴线、结义园和东西长廊、御园等重点位置,优化提升展陈设计,合理布局,展示关公生平、褒封加谥、珍贵文物、名人题匾,让游客在文物参观、文化浸润中实现精神洗礼、灵魂升华。与山西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天下云长——关公文化特展”“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分别入选山西省十大精品展、全国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

探索多元传播,深挖文化价值

去年9月26日,“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该展依托151组222件(套)展品与现代化数字技术,近距离让观众感受永乐宫建筑构件、造像碑、彩塑、纸质文献、拓片等历史文物的精美,详细了解有关永乐宫建筑、壁画、道教文化、迁建等故事。

展览中,运用3D打印技术“临摹”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让游客近距离品味壁画之美,让不可移动文物“动起来”。“利用3D打印技术、数字修复技术开展的永乐宫壁画原大复制及数字展示,先后在山西省博物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进行文物巡展,最大程度做好文物的展示利用工作。”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依托永乐宫壁画文物资源,开发壁画临摹、搬迁体验、斗拱展示体验、泥皮画体验、碑拓体验等系列研学课程,目前,已成为国内10多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临摹实习基地。

抱枕、书籍、冰箱贴、帆布袋、折扇、护眼罩、耳钉……在永乐宫景区内,前来选购文创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现在共有上百种文创产品供游客选择。”永乐宫文创店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永乐宫文创产品先后参与上海全球授权展、法国巴黎“江山如此多娇”光影艺术展、上海CLE中国授权展,好评如潮。

我市积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校合作,深入挖掘永乐宫所蕴藏的道教文化、传统绘画艺术价值,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国宝档案——永乐宫搬迁记》《如果国宝会说话——朝元图》《美丽中国说——走进永乐宫》等节目。

此外,我市去年开始制作永乐宫《朝元图》《神仙志》系列专题故事200多个,在抖音总播放量超2000万次、小红书阅读数8.8万次、快手总播放量1000万次、微博视频播放量3.5万次。

解州关帝祖庙开发六大系列200余种文创产品,推出沉浸式展演《武庙之冠·盛典迎宾》;常平关帝家庙形成集特色餐饮、精品民宿、儿童游乐等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区;永济鹳雀楼景区制作全新3D沉浸式投影秀,已经从单纯的旅游景点发展为一个具有研学、团建、露营、民宿等功能的综合体验旅游地;夏县司马温公祠景区推出沉浸式“廉旅”融合演艺……目前,全市正常参观或自然开放的文物单位2800余处,可利用率为45%,有力推动了文化的传承。

公众广泛参与,提高全民意识

运城文物版“我画你猜”已上线,当运城文物转化为素描跃然纸上,你还能一眼认出它吗?日前,“运城文物”微信公众号发出“看看谁是四月‘最强大脑’”,通过关键提示词及文物的素描,让公众猜出文物名称,受到广泛关注。

为扩大我市文物影响力,增长公众文物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这种全民参与宣传文物的形式,市文物保护中心已经举办多次。

去年5月,市文物保护中心开展文物知识竞赛活动,内容涉及文化遗产知识、文物法律法规知识、运城文物知识、人文知识。答题者进入“运城文物”微信公众号,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题,答对7道题即可参与抽奖。“每日400份奖品,奖品为市文保中心文创礼品,公众参与度高,近3万人次参与此活动,知识点传播数超18万,在‘我的运城’微信小程序阅读量超过8万。”市文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市文物局与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让文物说话 讲河东故事”中小学生征文大赛活动于去年5月至8月举办,吸引了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共收到3098篇征文,经组织有关专家初评、复评,每组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36篇,共计108篇。

为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市文物局开展“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系列公众考古活动,让广大群众感知运城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全民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意识。活动选取我市6个考古工地,开设16场考古发掘工地公众考古活动,每场限制30人,多个活动场次报名已满。

钟龙刚表示,全市文物部门将深刻领悟和认真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立足于保、着眼于用,拓展文物利用新途径,提升展陈质量,持续巩固文物保护成果,使文物价值更好融入百姓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民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