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锣鼓喧天闹社火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2-24

□邓育秦

“不吃元宵月不圆,不闹社火不过年。”正月十五闹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庆典活动,更是老百姓十分期待的一件盛事,其含义深邃味长。

小时候,过了大年初一,就盼着元宵节了。这一天,我们如同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在春寒料峭中你追我赶来到村中央等待着。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地过来了,“家伙什”一响,这里马上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表演的队伍里,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吹拉弹唱敲门门精通。小伙子头巾一戴,黑棉袄一穿,拐棍儿地下一拄,腰一躬,蹒跚走两步,活脱一个老太太;小姑娘大毡帽一扣,假胡子一粘,烟袋锅腰上一别,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跟农村小老头别无二致……

鞭炮鼓钹铿锵入耳,龙灯旱船蜿蜒起舞,高跷竹马款款而行,丰富的节目异彩纷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奔前跑后,高兴地叫着、笑着、跳着、闹着,“红火不散不回还”,这一幕在我童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世纪90年代初,乡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红火热闹。各村都在精心策划,组织筹备,老百姓热情高涨,配合默契,积极参与。

活动开始了,西埝村的铳队在前面开路,演员们身着戏装,满面春风,扭着秧歌。路过主席台时,他们把一盘盘金灿灿的酥梨递上来,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感染了主席台上担任解说员的我。

舞狮子是中埝村的传统节目,村里几位老艺人把自己的拿手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人。在锣鼓声中,两头雄狮眨巴着铜铃似的大眼睛,前蹲后伸,摇头摆尾,时而腾空跳跃,时而半空倒立,围着大约四尺高的桌子不停跳动着。只见舞狮人撸起袖子,挥起绣球一声大吼,一只狮子前腿一跃,后腿一蹬,身子一拧,“嗖”地跳到桌子上;另一只狮子紧随其后,又一个腾跳,半身便搭在前一只狮子的后背上。围观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齐声叫好,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软槌锣鼓是高家庄一种独特的民间锣鼓表演,因鼓槌用麻绳特制得名,鼓声浑厚,雄壮奇妙,曲牌大多以战事命名,据说起源于西汉初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表演者击鼓时,柔中带刚,闻鼓声不知槌从何来,看槌舞不知何处被击,表演形式优美,令人眼花缭乱。

各村的节目紧随其后,精彩绝伦,表达了人们祈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人们驻足观望,拍手称赞,流连忘返,其乐融融。这一传统民俗文化,让老百姓品尝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也将我们万荣人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精诚团结、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

社火活动传承了民族精髓,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挖掘了民间人才,展示了国家的富强,也诠释了中华民族重德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人山人海观社火,锣鼓喧天,闹社火,看社火,留给人们的是美好记忆和无尽眷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