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过 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2-10

薛慧丽

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过年”两个字的欢喜了。虽然当时还没有被完整灌输“过年”的寓意,仅懵懂心知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但只要是接触到的人,他们谈起过年时的语气、表情、精神头儿,包括冬月的寒风、腊月的雪、身边流动的空气,都在无形中传递给我一种确定和密集的信息:过年是隆重的,是令人神往的一件大事。

眼看着钉在墙上的日历剩薄薄一叠,时岁进入腊月,村庄里的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每逢乡上二五八、三六九的集会,赶集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吃过早饭,人们陆陆续续地或骑车子,或步行,一个个走出家门、兴致勃勃地往乡里去了。

集会上往往是货挤货、人挤人,摩肩接踵、寸步难行。街道两旁挨得密密实实的摊位上,挂满、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各色款式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的布匹、杂七杂八的日用品,还有各种摆放整齐的农具、农作物,最醒目的莫过于市场两头铺天盖地、夸张喜庆的年画……

热闹的地方还数卖小吃的摊位:嗞啦作响的炸油糕,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摔得案板啪啪作响的酸汤拉面……

大喇叭里播放着激情四溢的流行歌曲,小商贩和顾客为了几块钱的讨价还价声,偶遇的乡亲在熙攘的人群里突然看见彼此的招呼声,还有被挤散了的大人在急切呼喊小孩乳名……

喧嚷的声浪此起彼伏地回响在集市上空,年幼的我常常被洪流般的人群挤得脚步踉跄,只能双手紧紧拽着大人的衣服,唯恐一个不小心被挤散。后来在书中每次看到“万花筒”这个词语时,我的脑海里就瞬间浮现出这难忘的一幕。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交通不便,大人们的热情与其说是积极踊跃,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心的驱使,新年这个美好的字眼,承载着人们热切的希望。在临近年关的那几次集会上,商品是最丰富的,纵使被挤坏了衣服、挤掉了鞋子也是要去的。如此一番奔波辛苦,才能让全家人过上一个圆满的年。倘若没为哪个孩子买到可心的衣料或者头上的发夹,做母亲的总会于心不忍。

布料采购回来,妈妈便加班加点地裁剪缝制。白天被各种琐事缠身,只有在晚上大家都睡下后,妈妈才借着灯光“嚓嚓嚓”地踏起缝纫机。有时一觉醒来,蒙眬中看见妈妈的影子映在墙壁上,我总感觉一阵兴奋,兴许明天就能试过年的新衣了。天还未大亮,便听见妈妈窸窸窣窣穿衣起床的声音。

腊月里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村里人讲究拆洗被褥、打扫庭院,清除陈年的污垢和灰尘,即使日子不富裕,年还是要亮堂过的。清早,我和姐姐在妈妈的安排下将屋里所有的大小物件都搬至院子,该掸灰的掸灰,该擦洗的擦洗,让它们吹吹风、见见太阳。妈妈则穿上一件灰旧衣服,头上裹一条花毛巾,举一根前端绑上笤帚头的竹竿,将屋里屋外、房檐下、角落里,所有能够得着的犄角旮旯都清扫得干干净净。临黄昏时,我们再将院子里的物件一尘不染地摆回屋内,坐在清新了一大截的房内,感觉像搬了个新家,心里美滋滋的。

那时候过年走亲戚是要互相赠送新蒸的白面馒头的,所以每年蒸馒头,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前一天晚上,妈妈会用自家做的玉米面酵母起好一大盆头茬的白面,用盖子盖紧,再用棉褥子捂严实,放在距离火炉不远不近的地方。远了温度不够怕面醒得不膨松,近了温度太高会将酵母的发劲烫掉。凌晨四五点的户外还漆黑一片,爸爸妈妈便蹑手蹑脚地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凑到盆边察看,看到之前揉好的面团已经胀得很圆,将盆上的盖子都顶起来一截,他们便欣然一笑,开始下一步工作了。

妈妈禀赋聪慧、心灵手巧,所以捏各种花馍,她都不在话下。而爸爸粗犷不拘小节,有一把力气,在家务事上从来对妈妈俯首帖耳,所以他经常帮妈妈揉面、烧火。听大人们说,反复揉过的面蒸出来才会筋道有光泽,吃起来更香软。爸爸和妈妈井然有序、悄声细语地忙活着,我和姐姐赖在被窝里,那种时光是童年里最为享受的。父母的宠爱和他们之间的默契,常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等赖到时辰,我们姗姗起床,看到父亲坐在灶火前安然拉着风箱,已然闻到满院飘着的诱人馍香了。

临过年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活的日子,要置办各种年货,要把床单、被罩、窗帘全部清洗一遍,要备好全家人的新衣服,要炸麻花、煮肉、备供品等。昔日里寂寞的巷道变得车水马龙热气腾腾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只顾整天兴高采烈地玩,只关心可以得到哪些好吃的,新衣服好看吗,鞭炮和糖瓜都买回来了吗?那些令大人们费神焦虑的事,在我们看来,每一件都是令人兴奋、稀奇和充满神秘感的。

有时我们也会被派到活计。一个天色阴沉的午后,妈妈将洗好浆好的枕套交给我,让我去打麦场装麦秸。出了村口,猛吸一口原野的凉气,久居在深巷的我陡然间觉得天高地广,豁然开朗。风刮在脸上冷飕飕的,提着布袋里的空枕套,一个人走在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空旷的壮美和独行的惬意,心底里第一次对大自然生出了莫名的欢喜,比吃到好吃的、穿漂亮的衣服更让我开心的那种快乐。模糊记得,我当时还边走边想,这种奇怪的感觉是不是因为要过新年了,自己真长大了。那天天气真冷啊,蹲在高大的麦秸垛下,往枕套里徒手塞着大把麦草,尖利的东西几乎划伤了我的手指,我却没一丝抱怨。甚至为了和那种从天而降的好心情多待一会儿,我还特意将虚乎乎的麦秆压得瓷实一些,装得再满一些。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会有一些突如其来、心灵开窍的美好瞬间,来无影去无踪,像硕大铿锵的红色花朵一样,久久地开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明媚着每一次需要照亮的心灵。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逐渐懂得了过年不仅仅是好吃好喝、疯玩欢乐,它蕴含了更广大、更深远的意义。长辈们为了孩子们过一个好年累弯了腰,无数琐碎的辛苦付出像淙淙流淌的小溪,汇聚成了孩子们心中爱的海洋。每划过一个年轮,心中的爱就增添一分,爱自己,更是爱别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都可以随时购买。提起过年,大人们也没那么多负担和烦累了。古老的春节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形式表达、阐述着它亘古不变的魅力。人们在时代变迁中享受着一种崭新和更加华丽的过年情景。不过,在过去的每一年里,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从前:吃到饺子里有枚硬币的兴奋,除夕夜枕着新衣服半天睡不着觉的激动,不怕冷不知道饿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疯玩的欢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