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1-16
□记者 杜磊 见习记者 陈怡霏
“我们配备了多功能的可折叠桌椅,现在在教室里也能舒服地午休了。”平陆县第四小学学生赵一帆说。
“夏天教室里热,学生宿舍里更热,现在学校装上了空调,孩子们学习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夏县庙前示范小学校长马百科说。
针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低、公办寄宿制学校一床难求问题,我市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近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区县乡村校一探究竟。
宿舍全天有热水
食堂饭菜花样多
盐湖区舜帝复旦示范小学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有1200余名在校生,其中800余名是住校生。为了让学生们打心底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在2023年暑假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能够享受到24小时的热水供应。
该校四年级学生秦一诺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选择了住校。去年学校提升改造后,用水从以前的凉水变为24小时热水。“在宿舍住,夏天有空调、电扇,冬天有暖气,水是热的,刷牙洗脸很舒服。”秦一诺说。
四年级学生杜奕松感触最深的除了住宿条件改善外,更多的是食堂饭菜的变化,“食堂的饭菜很好吃,中午有米饭、面条、羊肉泡、麻辣烫,每天都不重样,每天中午还有水果,我非常喜欢”。
附近村民王春兰说起学校条件的提升深有感触:“我家4个孩子都在这上学。以前上别的学校,早中晚得接送好几次,现在娃在学校住,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老旧校舍安全改建
扫除家长后顾之忧
平陆县第四小学是改扩建62所的其中之一。“学校教学楼建得早,还是楼板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不少设施已经老化。拆除后,在原址上新建了混凝土一体浇筑的三层教学楼,不仅安全性大大提升,还新增学位300个。”平陆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走进新教学楼,窗明几净,教室里护眼灯、电子黑板、多媒体教学设施等一应俱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可供学生们午休的折叠式桌椅。
平陆县第四小学老校改建教学楼
打开腿托,放下椅背,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一把椅子立刻变身一张简易床。“我们吃完午餐,在操场上活动一会,然后回教室午休,学校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小毯子,特别舒服。”学生张原瑞说。
孩子们在折叠桌椅上安心午休
该校的新变化除了崭新的教学楼,还有放心可口的午餐。“放心午餐”工程是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平陆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政策要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开展校内午餐、午间管理和午休服务等措施,扫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很多家长工作比较忙,来不及接孩子,吃饭午休更成为一个大问题,于是我们新建了学校食堂,还更换了教室内的桌椅,这样孩子吃完饭就能在教室午休。”平陆县第四小学校长王智军说。
1月12日中午,在该校的新食堂里,二年级学生裴以琳正践行着“光盘行动”。“今天我们吃的是土豆片炒肉、豆沙包,还有紫菜汤,特别好吃。”为了确保孩子们吃得健康有营养,学校每餐保证一荤一素一汤,并严格施行陪餐制度。“每天都会有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代表来监督学校用餐环境,确保孩子们吃得安全放心。”王智军说。
“平时我们要上班,中午接送孩子时间挺紧张的,而且回家才开始做饭,有时候孩子午休都没时间了。”学生马炫博的家长说。“我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平时中午我都在辅导部吃饭,现在学校有了食堂,也不用再去辅导部了。”四年级学生赵若冰说。
据了解,在平陆县第四小学,这样的一顿午餐只需要7元。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孩子中午是否留校,每月在手机上就能交费,既便民又实惠。
改扩建项目让不少老校焕发新生机,而新建校更显现代化。平陆县第四小学新校为该县改建的6所学校中唯一的新建学校,可新增学位2000余个。“老学校面积较小、学生多,各功能室难以保证,发展十分受限。”平陆县第四小学校长王智军说。
平陆县第四小学新校建设是该县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市、县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它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平陆县学校布局,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解决小学教育学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
新建的第四小学不仅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宿舍楼等主体建筑,还有风雨操场、报告厅、音乐教室等各种功能区,目前学校主体已经完工,各种配套设施正在紧张调试,不久孩子们就可以搬进新校区。
教学环境提档升级
乡村校开足兴趣课
“我喜欢在学校住宿,食堂的饭菜特别好吃,和家里一样舒心。”夏县庙前示范小学学生晋李梦洁说。
“平时因为工作接送孩子不太方便,现在学校环境越来越好,孩子住校我们非常放心。”该校学生家长荆俊杰说。
在夏县庙前示范小学,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让学生更好享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庙前示范小学是镇上规模最大的小学,近几年学校整体的教学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2023年我们给所有的教室、宿舍都安装了空调,教学、住宿条件都有了质的提升。”夏县庙前镇中心校校长卫洪恒说。
庙前示范小学是2010年建成的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随着政府资金的不断投入,现在学校水、电、暖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音体美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医疗室、电脑室等各功能室均达国家标准,学校还成立了锣鼓、剪纸、绘画、舞蹈、书法等20余个兴趣社团,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平时可以在学校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特别快乐。”学生王宇航说。
据了解,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更多乡村学校正在悄然发生华丽蜕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义务教育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百姓的心,7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将成为一个起点,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朝着优质均衡的方向稳步前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