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社交圈广了,精神头足了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1-12

□记者 景斌

剪纸作品惟妙惟肖,书画作品笔墨精妙,摄影作品意境深远……近段时间,市文化馆美摄部学员作品展在该馆开展。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们关注,这些学员的心里美滋滋。

“咱这是公益课堂,谁都可以报名参加。”该馆美摄部负责人宋慧仙说,“在这学习之后,大家的获得感、价值感增强了,社交圈广了,精神头足了,生活更加积极向上了。”

赵琴英是美摄部学员班的班长,其爱好广泛,摄影、书画、茶艺……“因为共同的爱好,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在一块聊的是学习,不再家长里短;个人素质也提升了,能影响带动更多人。”她说。

赵琴英的话,引起了其他学员的共鸣。

68岁的许建设端起相机才3年多,但他觉得相机改变了他的生活。

2021年的一天,他看到一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一下就被吸引了,有了购买相机的冲动”。

那会儿,他还不知道市文化馆有公益培训班,就自己买书摸索着学。渐渐入门后,他总想拿着相机出去拍。“因为学摄影,思考得勤了,脑子都灵活多了,而且玩手机的时间少了,眼睛也好使了”。

后来进入学员班,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许建设的进步更快了。为此,他又追购了一架无人机。“航拍最多的就是咱的七彩盐湖了,要知道这以前只能看别人拍的”。

相机甚至改变了老伴对许建设的看法。“老伴起初不理解,到后来是支持,现在开始关注了,看到我拍的好照片,会分享到自己朋友圈里。”他笑着说,“夫妻关系也更和谐了。”

学摄影的好处,王玉萍感同身受。

“过去,看山只是山,看河只是河。现在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要发现生活的美,还要记录这种美,相机就是最好的工具。”参加学员班后,王玉萍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审美能力提高了,也善于同人交流了。

每到周末,她都会背着相机前往公园、景区等地,抓拍美好瞬间,定格永恒幸福。尤其是她给家人拍了很多照片,拍摄的过程,彼此增进了交流,家庭关系也更融洽了。

临近新春,63岁的王凤娟有些忙了,“每天都要剪些东西,准备龙年到来时送祝福”。

学会剪纸后,王凤娟颇有成就感,不仅给亲朋送了很多作品,还获得了一些奖项。同时,和老伴的话题也多了,“有时候,老伴也会给我提供素材,方便我创作。”她说。

61岁的邢俊兰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她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骑自行车、参加旗袍秀、学剪纸。尤其是到市文化馆学剪纸后,她感觉生活更多彩了。

从羡慕别人剪得好,到自己也能“运剪”自如,邢俊兰用了六七年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她不仅会剪“纸”了,还会剪“布”了。

她曾用两米宽、六米长的布料剪出了一件荷花服饰作品,反响很好。她把这件作品发到抖音后,粉丝涨了,点赞量创新高。

令邢俊兰自豪的是,孙子、孙女跟着她“照猫画虎”,都会剪“喜”字了。

刚退休那阵儿,张广寿无所事事,打牌、喝酒、玩手机。偶然间,他接触到了书法,“后半辈子就练它了”。在学员班,他得到了很多鼓励,于是每天坚持拿笔写,有时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练。

习练书法后,张广寿对诗词、楹联等优秀传统文化也着迷了。“都是好东西,学也学不完。”他深有感触地说。

淮淑俊、丁芸、赵石榴都是绘画爱好者。一旦静静地坐在那儿投入创作,她们就会忘掉所有的不快。

在她们看来,学画需要坚持,哪怕一天就进步一点点,也是很可贵的。长此以往,就会驾轻就熟。

由于经常在家画画,赵石榴的小孙女也跟着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孙女的幼儿园办过跳蚤市场,就把我的画拿去摆摊。”她说,“许多家长和老师都点赞了。”

以文化人,涵养身心;丰富自己,快乐别人。

宋慧仙告诉记者,只要喜欢,谁都可以来。来的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或愉悦身心,或佳作迭出,或赢得家人尊重,或得到朋友认可。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让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更深了。生活不止柴米油盐,还有琴棋书画,特别是对于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择一爱好、风雨兼程,老有所乐、自会绽放。

眼下,市文化馆正在为营造浓浓新春年味编排着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该馆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扩大服务范围,调动吸引各方力量参与群文活动,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真正主角,把文化馆打造成开放、年轻、数字化、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