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1-11
“拒亲诗”。《吹险录》中有则轶事,说是闽南地区有位叫韩南的书生,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取进士。刚刚考上便有人登门提亲了。韩南哭笑不得,于是提笔写了首诗赠给提亲者:“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这位先生已然是古稀老人了!最后两句,真是嘲讽怒骂,入木三分。
“近视诗”。《秦饭录》中有首“近视诗”,读来颇为有趣:“笑君两眼忒稀奇,子立身边问是谁?屋漏日光拿蛋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壁画磨伤鼻,为锁书橱夹住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了嘴唇皮。”全诗通俗易懂,以夸张的手法,对近视者进行了善意的调侃:身旁站个大活人都看不清,阳光漏进屋里,居然以为是鸡蛋掉在地上而弯腰去捡;月光下,花影一动,以为是树枝而去拾起。看壁画时欲看清而前凑,结果把鼻子碰伤了;锁书柜时把自己的眉毛给夹住了!最可乐的是,吹灯时,因凑近油灯而把嘴唇给烧了。
“讽核诗”。《解颐赘语》中载,明朝时,德化县令应履平才华横溢,吏部对他任职期满考核时,他的政论写得非常出色,但因身材矮小、穿着不够华贵而未得到升迁。一气之下,他便在都城门前题写了一首诗:“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胡须及胖长。更有一般可笑处,衣裳糨得硬绷绷!”这是对“上锋”以貌取人、以衣论官的极大嘲讽。
“光头诗”。《古夫于亭杂录》中记载,明朝时,京师士大夫冬天都喜欢戴一种用貂皮制作的棉帽,名曰“帽套”。一位官员戴着帽套上街时,被人抢跑了。次日上朝,同僚见他光着脑袋,便仿照崔颢的《黄鹤楼》写了首诗:“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余帽套头。帽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诗一出口,朝堂之上,笑声哗然。
“下第诗”。《随园诗话》中记载,书生唐青臣科考落第归来,写了一首幽默的“下第诗”:“下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名落孙山后,妻子给他“脸色”,只有家里的黄狗乐颠颠地欢迎主人归来。全诗用对比的手法,对“人心向利”的世相进行了鞭挞。
(《神华能源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