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河湾>

文字记录好时光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1-11

□郭竹爱

冬日一大早站在自家阳台上,打开窗户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心里默默念叨,岁月流金,盛世丰年,一年的打拼换来了收获满满,一路或深或浅的脚印,渗透着心血汗水,蓄满了酸甜苦辣。

尽管窗外也有丝丝的风,清清的冷,微微的寒,但这种惬意,却是我的心甘情愿地体验感受,好似在梦中经历过。思绪顿时翻浪如潮,有一种置身新年的喜悦和舒畅。

一直在黄土地上劳作的老两口,平时喜欢读书看报,家里订了好几份报纸,一闲下来,便翻来看看。2018年,我们在《黄河晨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三改院门》的文章,那年是改革开放40年,报纸上征文庆祝也是纪念。

看了《三改院门》后,我心想我家院门也是忙活了好几次才算好,我是否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自16岁初中毕业,因家庭成分问题,我没能继续上学,参加了生产队劳动,一直到土地下放,我成为家中主要劳力。60多年来,我从没写过字、拿过笔,心里直打鼓:能写出来吗?抱着试试的想法写了一篇《我家门楼的变迁》,翻来覆去看了又看、改了又改,凭着原来在学校的作文功底,把我家门楼五次修改的情景实实在在地写了出来,让老伴提出问题。老伴说:“你写的都对着哩!”他不知文章好与不好,我们坐在家中又不会给报社发送稿件,直到外孙女彤彤放暑假才帮忙寄了出去。

2018年8月20日,外孙下午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你写的文章在《黄河晨报》的“改革开放40年”征文栏目发表了。

第二天天黑时,我拿到报纸无比激动,心想终于可以表达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感恩之情了。随后我又写了一篇《我的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没有男孩,只有母亲一个女儿。我自三岁起就一直生活在外公外婆家,有不少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写好后,孙女又帮我寄给报社。让我高兴的是,9月19日星期三文章又见报了。这样,我的写作热情大大增加,越来越爱写,越写越顺手。要知道,那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古稀之年,竟然开始了写作。

后来,夏县的一次戏剧大赛上,我碰巧遇到了我们村原来在运城艺校任校长的潘广民老师,经他介绍和王思恭老师相识。在这之前,我们老两口知道王老师是戏剧界名人,在报上看了他不少文章。第二天晚上,王老师为我们带了两本他的著作《河东戏剧的春天》《戏中关公》赠送给我们。

当天晚上看戏时,紧靠我座位的一位年轻人是报社的记者,自我介绍后,他小声问我:“您是不是写《我家门楼的变迁》与《我的外公外婆》的作者?”我笑着说:“不会写,才学着写哩!”听到我投稿都是信件邮寄,年轻人说,以后文章写好了用手机拍下来发给他就行。我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与报社建立了联系。

初写时真不懂小说、散文、通讯之类,心想王思恭老师写得多,懂得肯定多,与老伴商量想去向老师请教请教。一天下午,我和老伴到了王老师家,说明来意后,王老师热情招待,并耐心细致地讲了好多写作上的知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随后,我便写了《拜师王思恭》发表于报上,后来又有《洋马变电马》《红红的柿子浓浓的情》等发表。

发表不是目的,却能给作者最大的鼓舞。从那时起,我便如饥似渴地阅读书报,从中汲取营养。看了书里感人的画面我会流泪,一有好的题材,我便用心琢磨,书写成文章。从2018年到2023年的上半年,五年间,我在各报刊上竟发表了一二百篇文章。

2019年,我与老伴忙活了半年多,为我们王午村的锣鼓杂戏挖掘整理资料。当年7月1日,锣鼓杂戏《三战吕布虎牢关》在孙吉镇政府大院演出,11月在“我有拿手戏”群众文化优秀节目大赛演出,还拿了第一名。文章多了,孩子有心为我结集成书。在朋友的帮助下,出了一本《文字里的时光》,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一个古稀之人圆了出书梦。

新的一年,我将要步入耄耋之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但我对生活仍然热情满满。我要继续学习,好好阅读,努力写出更多作品,让夕阳因为写作更红更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