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12-18
□杜仁艳
拥有一部手机,在2000年前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便当时手机的功能极少,但自己也是很奢望的。
大约是1998年,全省在文水县召开电影工作会议,我有幸参加了。走时,为了方便,我把老公的大哥大带上了,他还教了我怎么使用。在家都练得好好的,谁知到了文水,这大哥大就是不听使唤,我们几个人怎么摆弄都不行,打不出去电话,也从没响过。当时的大哥大虽然像砖头块,但也算金贵。我怕丢了,吃饭时都用手掂着它,倒是引来了不少羡慕的目光。这算是我第一次长时间拥有一部手机,虽然没有“享受”到它的便利,但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2000年,一次外出办事,我又拿上了老公的手机。就在我们办完事情上车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是孩子打来的,问我啥时候回来。和我同去的几位同事惊讶地问:“你买手机了?”我说:“没有没有,是我老公的。”一路上,同事们都在交流手机的便利,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身处两地的亲人交流是如此方便,心里不禁美滋滋的。
2002年,我有了第一部手机。这是一个深蓝色的直板手机,记不得是啥牌子了,只记得上面全是英文,没有中文,也不能发短信,就是音质很好,非常清晰。我当时办了张电话卡,也就是我现在的号码,一用就是20多年。办卡时,工作人员说:“尾号是7的号码便宜,6块钱100分钟。”我这人也不讲究,就说行。100分钟也不怎么经用,一个月算下来平均一天打三个电话,还不能时间长了,不足一分钟也是按一分钟算。于是,我每天就在笔记本后面记录我打电话的次数,好在电话不多,尤其是长途电话,一月也就一两次,现在想想也挺有趣。
手机更新换代很快,后来就有翻盖手机了。2004年,我给自己买了部新手机,是夏新牌的,奶白色,很好看,小巧玲珑。存号码、发短信都是通过这部手机学会的,也因此我一直舍不得扔它,现在还珍藏在抽屉里。其间,我换过两部手机,一直到2013年孩子上大学后,我开始用孩子换下来的智能手机,接触了微信,发现手机功能愈发多了。
掐指算下来,我先后用过10部手机,除了两部是旧的外,其余都是新的。尽管如此,每每拿到手机,我总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爱不释手,宝贝得不得了,还专门买了个手提袋装着它。
手机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已经强大到我无法想象了,屏幕大,内存大,处理器快,电池耐用,支付方便,摄影性能也越来越优秀,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拍出高质量照片和高清视频,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美好瞬间。未来,也许它会更智能,也会带给我们更多便利和惊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