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治家崇尚勤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2-18

□鲍红信 孙晓峰

古人治家崇尚勤俭,认为只有勤劳才能创造财富,节俭才能积累财富,维持家计长久。明代姚舜牧在江西广昌任知县时撰写了《药言》一书,他说:“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既勤且俭矣。”他引用民谚“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表示“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渐流于荒惰,可惜也”“起家的人,未有不成于俭,而后渐废于侈靡,可惜也”,两个“可惜也”表达了姚舜牧推崇勤俭、反对懒惰与奢侈的鲜明态度。

明代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可谓脍炙人口,其开篇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家要未雨绸缪,如果到了临渴掘井,必然出现问题。

在古代家训家书中,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以俭引领全篇,用现实的例子教育后代要保持节俭的风尚。他说张文节为相,生活节俭,被人讥笑。张文节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司马光感叹,大贤的人往往深谋远虑,从居安思危的角度看到了保持节俭对于一个家庭存续的重要作用。

从《药言》《治家格言》《训俭示康》中我们看到,崇尚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奢侈浪费,对于一个家庭的风气至关重要。民生本务在勤,勤劳可以免饥寒,节俭可以养正气。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