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12-02
□郭竹爱
前段时间,我家门前的小广场上一直晒着丰收的玉米。金灿灿的玉米粒一直铺到我家门口,东家晒完西家晒,前巷人家晒毕、后巷人家接着晒,轮流不断,甚至大巷西头有玉米的人家也拉了过来……看来今年的玉米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天晚上,正准备和老伴看电视,忽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村南学校巷的宽寅。他说收下的玉米他巷里没地方晒,听说我家门前能晒,天黑前他来了一回,看见西头的柱子在收玉米,估摸着晒干了。他回去吃了饭就来问问,看有没有人说在他前面。我笑着说:“当下还没人,那我取来扫帚就算占了空,明儿一早你把玉米拉来就行。”宽寅高兴地说:“总算能晒了,不然玉米晒不了容易发霉,看了天气预报,害怕后期有雨。”他边说着,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农历十月初一是天兴村古会,应天兴村同学永毅之邀,与老伴去天兴村看戏,沿路同样晒着黄灿灿的玉米。这些玉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人心旷神怡,心情愉悦。同学永毅家门前、院子里也都摊满了玉米棒子。永毅说:“今年玉米又来一个大丰收,庆幸咱遇上好时代,过去受饥饿的年代再也不会出现了,就等着享福吧!”
我们这里,不少农户的小麦亩户达1200斤左右、玉米亩产也达历史新高,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从正茬玉米收获后,回茬玉米接着来收,隔三岔五门前就会轰隆隆来一辆玉米脱粒机,人们便会相互帮忙,今儿为你家脱粒,过几天晒干后又为他家脱粒,人们嬉笑着、忙活着,无不彰显着丰收后的欢乐心情。
看着这一张张笑脸,我不禁感慨万千。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国家基于“粮食国之根本、民之命脉,是头等大事”,在各方面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农民们都知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种粮的积极性增加了许多。尤其是在产后销售方面,国家本着“公开收购、应收尽收、公平公正、以质论价”的原则,坚持现收结算,保证农民“种粮卖得出,好粮卖好价”,同样极大鼓舞了农民。今年,通过媒体我看到各地夏粮、秋粮都喜获丰收,无比振奋。
那一地金黄的玉米粒,真可谓是“玉米天、玉米地”。这份色彩,是丰收的色彩,是喜悦的色彩,带着老百姓的希冀,装扮了生活,更是对我们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解。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