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河湾>

任日伪县长打击日伪军 当抗日县长巩固根据地

董警吾:多年潜伏武装抗日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22

董警吾(1913—1946),原名书绅,字警吾,万荣县汉薛镇南坡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稷山、临猗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4年,他率部起义,将部队带到中条山根据地,编为太岳五分区“汾南支队”。此后,他历任太岳五专署汾南办事处副主任、稷山县抗日政府县长。1946年10月1日,因叛徒出卖,董警吾惨遭敌人杀害,时年33岁。

在万荣县汉薛镇南坡村的董警吾墓碑上,镌刻着一副挽联:“读马列一生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这句话浓缩了董警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激励后辈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责任。

董警吾出生于农民家庭。他幼时聪颖好学,1931年从高小毕业后,到万泉县李家窑小学任教。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进步教师畅学伦、曹声宣搜集进步书刊供师生借阅,教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

七七事变后,董警吾辞去教师职务,本想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但因无得力帮助而未成行。

随后,他应黄家庄鼎新学校校长、中共党员董嘉谟聘请,到鼎新学校任教。其间,董警吾广泛结识共产党人,向师生传播抗日救国思想。

1938年5月,25岁的董警吾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董警吾和中共党员黄维弟创办了一所民族革命高小。这所学校办了两期,招收学员90余名。他们用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他们还亲自编写了《论法》《近代史》《抗日定能胜利》等教材,这些教材被列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训练班教材。

此后,董警吾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先后打入稷山县政府、猗氏县政府,担任稷山县督学,猗氏县教育科科长、政务秘书等职。

他曾安排冯培文、贾炳离、曹生甫等10余名地下工作者担任编村村长、教师等职务,在稷山汾南一片建起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网。

在长期的地下工作中,董警吾隐姓埋名,利用职务便利,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革命骨干、发展党的力量、打击日伪势力、积极掩护和营救我党地下工作者,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5月,山西第十五专署专员吴哲之委派董警吾接任猗氏县县长。

任职3年间,董警吾建立了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县政府警卫队,并按照中共汾南中心县委的指示,把党创建的4支抗日游击队和稷王山战地工作团,以及收编的晋绥第三十四军某部共300余人,编入猗氏县警察局,局长由中共党员秦尚武担任。

这支地方武装建立后,多次采取奇袭战术打击日伪军。

董警吾曾率部夜袭日伪解县的金井庙据点;在猗氏张嵩村截击日伪军100多辆盐车;在阎景村附近截击日伪军3辆汽车,将日伪军全部俘虏,物资尽数缴获。

此外,他还带领这支武装铲除了扰害民众的地方官吏,先后处决了稷山县群众痛恨的两个编村成员和万泉县文村的两个编村村长。

1944年夏,董警吾结束潜伏任务,带领400余人改编为汾南抗日游击支队,来到中条山根据地,编入太岳第五军分区,他任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5年太岳第五专署成立,他任太岳第五专署汾南办事处副主任兼稷山县抗日县长。在中共稷山县委时任书记杨俊峰的领导下,董警吾带领游击支队不断巩固稷王山根据地,将红色村庄扩大到30余个,遍布稷王山周边。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保护胜利果实,董警吾同稷山县公安局局长王斌(参加地下工作期间曾化名张雄)等同志,活动在稷王山、峨嵋岭一带,开展游击斗争。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两党停战协定。9月,驻守稷王山的阎锡山军队守备司令秦万生,纠集阎锡山军队七十二师1000余人、运城保安队800人,对稷王山一带根据地开展残酷“围剿”。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战斗更加残酷和复杂。董警吾率领的游击队灵活应变,各自为战,化整为零,打击敌人,取得了多次胜利。

为了不断袭扰敌人,董警吾曾带领200余名战士,从稷山宝泉村往北直插阎锡山军队的据点化峪镇。

经过激战,董警吾率领队伍凭借对地形熟悉和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内外夹击,击毙30余名敌人,缴获了不少武器装备。

1946年9月,因叛徒告密,董警吾、王斌等人在稷山县西村乡南仁村(西村乡现属万荣县)执行任务时被阎锡山军队七十二师二一六团逮捕,押送运城。

在国民党驻运城十四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谢克俭的授意下,敌人对董警吾、王斌等人软硬兼施,严刑拷打。

经过6天“车轮战”式的拷打审问,敌人仍一无所获。

1946年10月1日,敌人在运城“洪炉台”召开所谓的“肃奸”大会,将董警吾、王斌等10人杀害。

临刑前,董警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连声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1947年4月,万泉县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将董警吾的遗体安葬在其故乡南坡村,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