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始于细微 臻于至善——蒲剧《王宝钏》观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03

□申艳梅

闫海燕《王宝钏》剧照 (资料图)

蒲剧《王宝钏》有好多版本,各有千秋。近日,笔者观看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二团山西杏花奖获得者、国家二级演员闫海燕的表演,她着眼于细微之处,通过唱腔、语气、表情、眼神表现角色,完美演绎了一个贤孝刚烈、向往爱情、爱恨分明的王宝钏。

《王宝钏》讲述的是唐朝相府千金王宝钏高楼抛彩,绣球打中城南贫汉薛平贵。其父王允嫌贫爱富悔婚,王宝钏据理力争无果,与父三击掌断绝关系,奔寒窑与薛平贵成亲。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被封为后军督府,因王允与魏虎从中作梗,改为征西先行。边关征战十八年,其间薛平贵被魏虎陷害,改名换姓苦战沙场,战功赫赫被封为靖边王,返回寒窑与王宝钏团聚。王宝钏借父寿诞到府贺寿,穆洪老将军巧做媒,王宝钏改嫁靖边王薛平贵,二人怒斥魏虎,将其绳之以法。王允羞愧认错,合家共庆团圆。

《三击掌》一场中,王宝钏与父亲因为高楼飘彩的结果冲突迭起,分歧不断升级,矛盾逐步激化:冲突一,赎回绣球不让嫁贫汉;冲突二,宽下宝衣不让见母亲;冲突三,击掌断情不让再回府。

王允赎回绣球悔婚,王宝钏据理力争。“王宝钏在前庭与父细论”一大段演唱,饱含真情、抑扬顿挫,列举了尧、舜、禹、汤、姜子牙、韩信、百里奚、刘备等历史人物,阐明了“自古贫人莫量尽,海水斗量量不真”的道理,表达了自己“只要他为人正、立人德,儿一生相伴也心甘”的决心。

演唱中,闫海燕从“细”处着眼,一开始还沉浸在喜悦中,语气是娇嗔的,后面坚信薛平贵“贫而有志”“他日定会有作为”,语气是坚定的。她还时不时偷瞄父亲的表情,偷瞄的眼神是带有期盼的,看见父亲有点不耐烦,还撒娇上前拽拽父亲的衣袖。接下来,父女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引发了后面的“宽宝衣”和“不让辞别母亲”。宽宝衣前,王宝钏与父推搡,父亲小步踉跄,王宝钏疾步上前搀扶。与父争论无果,父逼击掌,王宝钏失口说出“击掌就击掌”后以手捂口;闪躲中父亲倒地,失神的她反应过来后急忙上前搀扶,之后跪地苦苦哀求;“欲待击掌又不忍”,连声哭着呼唤“爹爹”,想到父亲的年迈,想到父亲百年后,她心中不忍,但在父亲的步步紧逼下,狠心三击掌。“三击掌”在古代是最绝情的一种断绝关系,一击掌,放弃姓氏,从此再非家人;二击掌,所有关系恩情今日断,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等之间的关系;三击掌,从此生死不相干,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是后面老夫人探窑,王宝钏迟疑多次才开门、薛平贵荣耀而还才登相府门庭的原因。

这场戏通过冲突推动剧情,通过细节展现冲突,闫海燕一系列不起眼的小动作,娇嗔的语气、偷瞄的眼神、撒娇的拽袖、推搡中疾步的搀扶、失语后的捂口、击掌后的失神、跪地的哀求等,让观众看到一个娇贵但知书达理的相府千金形象,同时呈现出她向往爱情又难舍亲情的矛盾心理,突出了王宝钏贤孝刚烈、爱憎分明的人物性格特点。

《别窑》一场中,闫海燕用三种不同腔调的呼唤,表现了王宝钏从欣喜到失落再到不舍的情感变化。“坐不宁把心担”,在窑门口四处张望,见到薛平贵时那一句欢快的“平郎”,是焦急等待中见到对方的欣喜与雀跃,是见到对方一身荣耀时的惊喜与惊讶。得知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官封后军督府,王宝钏手舞足蹈地唱道“明珠出土价连城,困龙出水显神通”,但因为魏虎的从中作梗,薛平贵马上就要征西时,她那一句略带颤音的“平——郎”,“称心姻缘才如愿,知心话儿说不完,实指望夫妻恩爱永相伴,谁料想生离死别地北天南”,又表现了王宝钏从惊喜到失落的转变。烈马嘶、战鼓催、军情急,二人不得不分别,窑门口那一句带有哭腔的“平——郎——”,“为妻还有嘱托言”,把她对平郎的担心、不舍与分别后的落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拜寿》一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句“旭日东升霞光照”,意境、心境、情境尽皆显现,瞬间让观众感受到美好。伴着欢快的音乐,衣着朴素但满脸笑容的王宝钏走来了。“满天愁云散九霄”一大段唱腔婉转悠扬,吐字圆润清晰,初见时的疑惑,重逢后的喜悦,薛平贵征西的担忧,自己过往艰辛的无悔,对恩人的感激、奸贼的痛恨,今日苦尽甘来荣耀回府拜寿一一道来。最吸引观众的是,闫海燕脸上的笑、眼中的情、不时上扬的嘴角,瞬间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夫妻相逢的喜悦,而拉袖遮面又表现出久别重逢的那种娇羞。

整场戏没有任何道具,一个人,“一颦一笑全是戏,一袖一袍皆传情”,一段唱,旭日升,霞光照,破窑寒冬形影相吊,春阳入户共度良宵,鲜花开山欢水笑,爱恨情仇尽收眼底。

有位观众说:“闫海燕这个戏唱得好,把王宝钏演活了。”笔者有一次和闫海燕交谈,她说:“只要用心去揣摩角色,用情去演绎角色,细细打磨,就能演好每一个角色。”正是因为用了心思、付出了感情,始于细微,臻于至善,她才成为观众口中的“活宝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