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11-02
□卫文英
收到王秀梅寄来的《寂寞国士姚以价评传》,一头扎进去就出不来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笔法细腻的心理刻画,把传主姚以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作者写作过程中与传主姚以价心灵高度契合,完全融入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传主的英雄壮举与作者的赞叹仰慕相辉映,诠释了民族振兴不可或缺的家国情怀。在太原辛亥起义中,姚以价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担任起义军总司令,以过人的胆识、果断的指挥,完成了使命。从1911年10月到12月,姚以价率领东路军在娘子关坚守40多个日夜,截留清政府运往武汉的军用物资,削弱和牵制了清兵对武昌的反扑,对全国各地的革命起到了巨大鼓舞作用,成为“北天一柱”。“吾乡多贤豪,汉子长隋仲淹唐仁贵明敬轩,上下两千年,文德武功人宛在;此帮具形胜,东崆峒西祁连南朱圉北贺兰,纵横几万里,黄河青海我来游”,姚以价为兰州三晋会馆撰写的这幅长联,驰骋古今、大气磅礴,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对贤士豪杰的仰慕推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寄托着他的个人追求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一百多年来,有关姚以价的各种争议一直没有停歇。作者根据历史提供的各种线索,辨析疑云,还原真相,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太原光复的实际军事指挥者是姚以价,他不是保皇党,也不是山西版的黎元洪。山西辛亥革命获得大捷,离不开姚以价果敢决策、指挥得当的关键作用。他功高勋殊,不能湮没!”作者对传主这样评价:“历经多年的宦海沉浮,见过太多的虚伪奸诈,依然以简单、真诚、朴素、美好的社会风尚作为自己的理想,躬行践履,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纵使一生坎坷,毕生潦倒,也从未言悔,从不屈服。这,正是姚以价的英雄主义。”
传主的校正世风与作者的悉心解读相印证,揭示了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伟力。姚以价是一名文韬武略齐备的儒将,时刻关注和思考着社会问题,戎马倥偬之余,写下了《抗战实录》《世风校正》《读书札记》。特别是《世风校正》极有分量,书中的13篇文章以“针砭时弊,匡正世风,以期裨益社会”为写作意图,折射出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现实的态度。他其言真诚,循循善诱,其情灼灼,铺陈叙述,将救国疗世的思考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希望中华民族摆脱陋习、走向复兴的迫切愿望一览无遗地展示给后人。
作者认为,《世风校正》没有干瘪空洞的大道理,常借人物对话、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涉及的内容有社会问题、传统文化、人生问题,但倡导科学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印合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欢呼“赛先生”的进步思潮。她常惊讶于书中的观点:“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吗?”姚以价正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和其中的优秀基因,加以提炼萃取、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近的思想认识。
传主的墨香世界与作者的审美情趣相渗透,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薪火相传。书法家,是晋威将军姚以价的另外一个身份。他生平好书法,自幼颜柳有功力,又学魏碑,后仿王羲之书谱序,秀丽飘逸,纵横驰骋,别具风格。其书法成就得到书法界充分认可,临摹的碑帖作品《大唐三藏圣教序》被赞为“古今二晋”。中国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姚以价以他魅力独具的书法作品,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姚以价以我手写我心,其对书法内容的选择,折射出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反映了他的思想抱负和意志情感。作者对传主的书写内容及其人格进行了印证和解读,“高尚唯有月中桂,清洁无如雪内松”,是姚以价将军高洁襟怀的流露和抒写;“世界风云千万变,英雄事业古今同”,体现了对世界与历史、天下与英雄的深沉思考;姚以价录明朝丘濬《岳王坟》诗并跋,作者观其“目裂发指”四字手迹,写得异常血脉偾张,似金刚怒目圆睁,又好像士兵跃出战壕搏击强敌,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性格,对昏君奸臣无比痛恨,对英雄岳武穆无比敬仰和崇拜。
传主的心路历程与作者的心理刻画相契合,抒发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情怀。姚以价避居匡庐潜心写作,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世风校正》的撰写。作者结合传主的性格特征和对文章的分析,再现了姚以价写作时的心理活动:“他心中所思所想终于倾注笔端,好像秦晋峡谷间奔流咆哮的黄河,终于流到了古耿龙门,被束缚的河水从此挣脱两岸高山峡谷的约束,向世人一展母亲河的宽阔博大;好比在岁月中沉默了数千年的火山,终于找到了喷发的通道,将它惊世骇俗的能量倾泻在云天之上。”
描写姚以价在太原辛亥起义前夕的心理活动时,作者用笔十分传神:“姚以价像神秘丛林里前行的猎人,睁大警惕的眼睛,张耳谛听周围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和响动,脑子里快速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他知道,貌似静谧祥和的森林里实则危机四伏,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也许黑洞洞的枪口正在朝自己瞄准。但是,他也特别清楚,须臾万变的形势中,机会正如潜流中浑身光溜溜的大鱼,稍有懈怠和迟疑,大鱼即俶尔远逝,再也不见踪影。”正是基于这样高强度的心理活动,才使得起义一举成功。
为了写好姚以价评传,作者踏访各地,搜寻资料,沉淀思想,辨别是非,表明立场,感悟人生,不仅让我们行走在姚以价的传奇故事里,也穿梭在风景名胜间,沉醉在哲理之美中,微醺在文化历史的醇香里。全书语言风格多变,转换自如,时而是叙述的身临其境,时而是诗歌的激情澎湃,时而是散文的优美抒情,时而是思辨的机巧智慧,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多维度的阅读享受。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