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从书写纸“打格子”谈起……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9-25

□彭瑞萍

小学高年级开设毛笔书法课,家长总会给孩子买田字格或米字格书写纸。而我一直鼓励孩子买没有格子的书写纸,特别关注孩子书写前打格子的过程。

学生开始学打格子的时候,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办法齐上阵:有依据直尺宽窄间隔划实线虚线的,书写纸上便有了横线竖线一实一虚的格子;有用三角板先划边框线,然后小心翼翼在边框一周五厘米做标记,最后根据标记再打格子的;还有先把书写纸对折两次,确定一横一竖两条相互垂直的中线,再在此基础上打格子……

我让学生们互相看一看比一比,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用最简单的工具,打出整齐又美观的格子。

终于,学生叽叽喳喳了几天后,只用直尺和铅笔,就打出了整齐美观的米字格:把书写纸竖着对折两次,第二次对折时仔细量出两个格子的宽窄,同样的方法把书写纸横着对折两次,这样就有了横竖各三道互相垂直的线,交叉点就是两个格子宽窄的点……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在书写纸上划出虚线实线相间、整齐美观的格子,我打心底里为孩子们点了个赞!

每天习字课前,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专注地折纸“打格子”,我想:任何一个教学任务、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从第一步开始就严谨规范起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规范的习惯,学生常常会自觉自愿地专注学习任务,想方设法完成学习。

记得曾经有一节劳动实践课《削铅笔》,刚开始我还疑惑,幼儿园、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和铅笔做朋友了,削铅笔谁不会,还值得当做一节课?仔细读教材备课时才发觉,别说孩子了,自己都不一定会削,刀口与笔杆要保持一定的角度慢慢削,特别是最后,用小刀削铅笔要注意卫生,可先垫一张废纸,削完后要把木屑和笔芯粉末包好扔进垃圾桶里……其实,只要养成规范、用心的习惯,不仅不会有“要”完成的“负重感”,还能完美地完成,并常常能从中找到生活的情趣——不慌不忙,“一小片一小片地慢慢削”真的是一种情趣!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一个良好的习惯造就一个美好的人生。“削铅笔”“打格子”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倘若能利用这些小事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从而成就美好人生的大事,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也就不平凡了!

有句话说“欲速则不达”。关注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微环节中,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任何平凡的岗位上,都一定会熠熠生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