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基层社会建设的底层逻辑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8-30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在《群言》杂志撰文指出,基层社会建设的底层逻辑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好基层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处理好人们在日常相处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基层社会建设的底层逻辑也就把握住了。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意味着要关注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居民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自治、法治、德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社区自治要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纪国法、践行乡规民约有机结合起来,把法律外部约束与居民内心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文明程度。乡规民约的执行主体是基层居民,健康的社区生活和融洽的邻里关系是乡规民约得以实施的社会基础。

二是针对部分基层社会问题,应当通过协商民主、乡规民约等方式解决。把属于居民的权利还给居民,让居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自身的义务,并把基层组织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坚持“核心是人”,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使基层各项工作紧密围绕服务人民群众,依靠群众,求真务实。不从单一维度衡量基层问题,要综合考虑各项工作、各项政策的适配性、实用性,真正反映和满足群众的诉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