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8-24
□张大春
听人说话,音声韵味各有不同,常只在唇齿喉舌之间有极其微小的差异;有的人牙根开得阔,有的人嘴形撮得圆,有的人鼻腔收得紧,有的人颚骨压得低,是以即便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在细致处仍见分殊。
我的一位朋友养了一只狗,它名唤小牛。小牛对我这位朋友的台湾口音自是非常熟悉,每当他对狗说“小牛!要不要龇气(出去)玩”,小牛便报以热烈的摇尾打转。及至主人赴北京公干数月,练就一口尖团分明带卷舌的京腔南返,再同小牛说:“要不要出去玩玩儿?”那小牛只歪个脑袋,瞅着主人,显然是不明白主人的意思。狗儿确乎也有狗儿的敏锐与执着,而且没有装明白和装糊涂的粉饰。它认识主人的腔调。
腔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意义。
(摘自天地出版社《小说稗类》)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