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运用团体动力 赋能班级管理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8-04

王 瑞

班级管理是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班主任需要以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法为支撑,才能成为班级管理的有心人、专业人。团体动力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研究团体氛围、团体成员关系的心理学理论,强调团体动力对促进个体改变和团体发展有重要作用。班级具有天然的团体属性,班级管理可借鉴团体动力技术,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调动团队力量,做到显性“管”与隐性“理”的结合,激发内在活力,提升育人品质。

班级制度规范是保障班级高效运转的基础。依据团体动力理念,制度规范不是为管理而定、为权威而颁布的,而是让学生觉得有需要、体现主人翁精神的行为公约。班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认同感尤为重要,要站在学生立场建立一种集体参与的氛围,群策群力,继而形成规则与习惯。因此,班规建设主体既包括班主任也包括学生。制定过程是动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班之初,班主任要遵循全面自主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和实际情况潜心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制定小切口初级规则,以学生口吻贴近学生,如“自习课上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集体活动要踊跃参加”等。同时随着班级建设与发展,针对出现的纪律、学习、卫生、活动等普遍性问题,由班主任或学生作为发起人,利用班会、午休等时间开展全员民主讨论,形成问题解决的一致性策略或流程,并固化为班级规范,由学生通过宣传展板、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形成问题—研讨—流程—班规—展示的闭环,充分发挥团体决策的积极作用。

班规形成后,做好执行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对个别违反班规的成员进行制止,按规处罚。如果出现集体迟到等特殊情况,团队讨论处理措施,并将其完善为班规的补充条例,凸显规则弹性;另一方面,发挥班级核心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形成正向行为的团体压力倾向,让更多学生自觉模仿、遵守与践行。

为促进班级成员的连接互动,激发正向团体动力产生,班级管理可采用小组式,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小组要建立组文化,组文化与班级文化保持一致,使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动态作用下,发挥团体决策的作用,促进班级管理理念与规范的落地。

研究表明,团体领导者是团体动力产生的必备条件,能够为团体提供计划、组织、协调、沟通、指导、激励、考核等多项功能,是团体发展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班级团体而言,班主任作为班级团体的领导者,其管理风格与班级氛围息息相关。根据团体动力实验结果,民主型领导者更利于激发成员的正向行为,形成较强内聚力,提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善于运用民主型管理方式,以班级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尊重并平等对待学生,发挥学生能动性,让更多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参与者,形成积极的团体氛围。例如建设自主管理班级机制,采用人人岗位制或多人岗位制,根据学生意愿设置阳光使者、绿化能手等岗位,让学生既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也成为班级动力的赋能者。此外,班主任要加强个人修养,对学生真诚、尊重、幽默,具有开放性、成长性与包容性,不断提升共情能力和支持能力,理解学生的差异化和多元化,让学生感受到接纳与信任,塑造班级积极人际关系场,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