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7-25

李建录

“君子永逝,我怀如何?”癸卯仲夏夜,惊闻周敬飞先生遽然仙逝,悲痛不已。霁月如银,文思萦系,填《念奴娇·追念》一词:

噩耗惊梦,三更天,子规夜半啼泣。人生相与在终始,岂知诀别迅急。闭目良师,睁眼益友,弦断生死系。朝思暮念,高山流水知音。 音容笑貌若昔,思君夜夜,一任泪如洗。最是文化能致远,此情可待追忆:“人文河津、文化通览”,遂了汝心意。时光无语,岁月酿成文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与山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主编周敬飞先生相识纯属偶然,但与之相知当属有缘——十年仰慕无由见,一朝相逢成世交。

2007年,周先生受河津市政协之邀撰写《人文河津》一书。当时,我正在河津市政协工作,于河津宾馆初识周先生。其实,周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一则是他十年前出版了一本《龙门情思》,我有幸拜读,心生仰慕。二则是他在洪洞县任县长之时,我长兄李宁禄在洪洞县“飞虹照相馆”工作,曾多次为周先生拍摄工作照。回老家时,常常提及周先生在洪洞兴办学校、扩建“苏三监狱”、整修“大槐树移民圣址”,博得“文化县长”美名的政绩与口碑。三则是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拜读过周先生的爷爷周自道老先生为我们西窑头村撰文书丹的一篇《关岳庙记》碑文。所以,我对周先生的仰慕由来已久。

早年,我多次听父母讲过,我的曾祖父李茂枝(清例授登仕佐郎),通中医,精针灸。毕其生以良方济世,令绝症回春,妙手神奇,誉满河津城乡。他因曾为周家族人“四诊”(望、闻、问、切),而结识了当时正在河津老城明薛瑄的“文清书院”设教授徒的周自道老先生。民国元年,我曾祖父以“针灸售医”所募捐资若干金。先后经营三年,在窑头村北修建了一座“关岳庙”,并在庙内附设“国民学校”,特慕名邀请周自道先生撰写书丹了一篇大气磅礴、文采飞扬的《关岳庙记》碑文,置于庙内。

2007年,周敬飞先生来河津撰写《人文河津》一书时,赠我一本《岁月留痕》新书。我则回赠先生一份《关岳庙记》碑文抄件。

2014年,他编著《河津地域文化通览》在河津政协召开研讨会,我参加会议后写了篇《最是文化能致远》的读后感,刊登在《河津风采》报上。

2017年,他又出版了《岁月图录》一书,特从太原寄赠我一本。我反复拜读,写了《政坛春秋留佳绩,先生岂独是文章》的读后感。《岁月图录》一书内就收录了《关岳庙记》碑文抄件的影印件和我写的《最是文化能致远》一文。他在书中还写了这样一段情深意切的说明文字:“民国三年(1914年),祖父应邀为西窑头村撰写并书丹了《关岳庙记》碑文。关岳庙在日军侵华时期被拆毁,但石碑得以幸存。如同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一样,祖国的文化遗产躲过一劫,又遇一难。在十年浩劫中,这通石碑又面临着被毁逝的灾难。此时此刻,西窑头村李明轩乡贤,以抢救文物的精神,用蝇头小楷将碑文抄录珍存。李明轩为今政协农工委李建录主任之父,碑文中的经理人李茂枝为李建录的曾祖父。2007年冬,我在河津撰写《人文河津》一书期间,李建录先生将其父之抄件复印赠我。我对李茂枝、李明轩、李建录祖孙几代人深厚的文化情结,心存敬意,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是年,我因编撰《西窑头村志》先后写了《窑头的砖瓦》《窑头赋》两篇文章,刊登在《山西日报》,周敬飞先生看到后,又写了《喜读〈窑头赋〉》的长篇评论,予以赞赏肯定。

其实,我与周先生的家人早有结交。1985年我调入河津县委宣传部工作时,就结识了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周敬亲先生(周敬飞先生的二哥)。由于我们二人都喜爱摄影,我经常向先生请教摄影技艺,交流世事人生,一来二往,便成为忘年之交。

2002年元宵节,河津市老干部摄影协会举办摄影展,周敬亲先生抓拍的一幅《爱心永恒》(我三哥李敬禄用轮椅推着90岁的老母亲,母亲怀里抱着不到周岁的曾孙子看社火表演)照片,入选其中。展后,周敬亲先生把这幅照片赠送给他的邻居、我的姐姐李喜梅。现在这幅照片还一直挂在三哥的客房里,被视为珍品。

2009年,我编撰《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一书,到内蒙古实地采访当事人,周敬亲先生的大儿子周德俊又是我们采访团的摄影师,此书中许多珍贵的照片都由他拍摄。

2018年中秋节,我在金城兰州我二哥李庆禄家小住,浏览家父笔记,无意中又发现周自道老先生一篇遗作,随即拍照后用微信发给住在龙城太原的周敬飞先生。周先生回复我:十分感谢,并打印珍存。先生感慨道:“从中可以看到你父亲对家乡文化遗存的关注和珍视,更可以看到我们两家人关系之密切。先祖们的这种深厚情谊,我们理应珍惜并传承下去!”

是年国庆节,周敬亲先生的《为时代写实,为历史存真》老照片集推出,他的二儿子周德强第一时间专程从临汾送到河津西窑头我的家中一本,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更巧的是,这本“影集”中还有我正在编撰《西窑头村志》难得的几幅照片,现已录入《村志》中。

在我主编的《西窑头村志》付梓之际,周敬飞先生又拨冗为村志倾心撰写了《乡村振兴 文化同行》的序文,成为我们两家数代人“以文会友,以文交友”的美好见证和传奇佳话。

2019年,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成立,我担任副会长,并兼任会刊《龙门文化研究》主编,又聘请周先生为特邀顾问,予以指导编撰工作。几年来,周先生先后赐予《龙门文化研究》《千古“史圣”司马迁》《被忽略的“薛家将”群体》等多篇力作,为内刊推波助澜,增辉添彩。

这是否就是以文会友、以文交友和以文化人,体现出文化的凝聚力?反正冥冥之中我们两家人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藕断丝连。相知乎、相与乎,朋友乎、世交乎,源远流长,历久弥深!

回首和周敬飞先生以文交友的时光,虽历历在目,但俱成往事,不胜慨叹:时光当无语,岁月酿成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