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7-22
□尹建莉
女儿自尊心很强、内向、不善表达,不愿意主动和别人,包括同龄小朋友交流。我尝试带她参加一些活动,希望她能融入同龄孩子的世界,但多次努力都是徒劳。我很担心她长大后患上社交恐惧症之类的毛病。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扭转这种状况?
孩子内向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内敛,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必多虑,只要孩子心情愉悦,不要强求他改变。另一种是孩子自卑感比较强,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比较胆怯或不够自信,或经常出现情绪烦躁,这既是孩子自卑感的反映,也可能与家庭生活中的问题有关,孩子的状况应引起家长的注意。父母亲对待这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改变,而需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尊重和自由,只要不做出格的事,孩子想干什么家长尽量允许他们干什么,在家里少一些条条框框,这些方法有助于让孩子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家长不必在孩子性格问题上过度斤斤计较,有时候家长人为地给孩子的性格下定义,会把事情变得更糟。当孩子表现出某种状况让父母感到不安时,父母最好首先自问,我们的担忧是不是多余的,自己是不是过度焦虑了。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感觉孩子是愉快的,父母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孩子在情绪方面出了问题,那么,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和自由就是法宝,是最有效的手段。给孩子关心和爱,孩子一定会逐渐好起来。
现在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表现,总是不自觉地把它跟孩子的未来联系起来,比如,看到孩子目前比较内向,就担心孩子未来人际关系不够好;看到孩子当下活泼好动,就担心孩子未来做事没有常性,坐不住、不稳定,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家长须知,每一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长一样,也不会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孩子是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的。童年时代很内向的孩子,长大后完全有可能是自信阳光的,也可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家长不用太担心,过度操心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让孩子不知所措。家长放松心态,孩子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
(《中国妇女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