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上海电视节为行业树立标杆

现象级作品都有“史诗调性”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6-26

龚卫锋

6月23日晚,为期5天的上海电视节圆满落幕。上海电视节自1986年创办以来,已成长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电视交流平台之一。广播电视、互联网视听等相关领域从业者汇聚于此,为行业未来出谋划策。此次电视节,行业领头羊碰撞出了哪些新观点?

厉害的编剧会用细节说话

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胡智锋在“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的主席大师班上,结合《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梦华录》《县委大院》《狂飙》6部作品,分享自己对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现象级”作品的观察与思考。

“从古至今,经典作品有一个规律,就是作史诗性提升。”胡智锋认为,《山海情》《人世间》这类作品都堪称“史诗”,《县委大院》算不上是史诗级作品,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景式呈现,同样具备“史诗作品”调性。他表示,要成为成功的“史诗作品”,不能只靠主题提升或全景式呈现,厉害的编剧会用细节说话:“《人世间》剧组在整个东北三省到处收集当时的旧物件,大到锅碗瓢盆,小到挂历和旧报纸,就是为了还原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变迁最真实的历史。这种历史感唤起的,是每个人的青春记忆、童年记忆和家族记忆,同每个中国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家族变迁都息息相关。”

胡智锋还认为,无论是重大主题创作、历史题材,还是古装偶像题材,只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打破套路,都能打造出有温度、有共情的作品。

从“内容出海”到“平台出海”

如何从“内容出海”到“平台出海”?如何深入进行影视内容的国际化传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介绍了“一圈三连”顶层设计:“一圈就是首先做好周边传播,把基本盘守住。三连是指连接重要国家、连接友好国家、连接关键的节点国家。”

此外,从业者介绍,影视剧题材的共通性、翻译质量、画质升级、本土化运营、国际合拍模式等条件的改善,也推动了国剧出海。

长剧、短剧各有赛道

一段时间以来,“做长剧集,还是做短剧集”让不少制片方陷入迷茫。在中国电视剧发展论坛上,几大平台给出了最新判断。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列举了《人世间》《狂飙》两部长篇影视大作的热播现象,认为两部剧不仅带来了长尾效应,还为行业提振了信心:“未来,长剧和短剧将是两大发展方向,长剧制播的网台联动给了我们更多底气和文化自信。”

同时,量体裁衣的短剧同步崛起。入围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的网剧《开端》只有15集,《我是余欢水》只有12集。今年的口碑之作《漫长的季节》是12集。业内认为,当下不仅单部影视剧的集数越来越“求真务实”,探索单集长度约15分钟的短剧集、微剧集的工作一直在推进。

微短剧的出现让更多内容有了不同形式的表达,形成了新的商业形态。抖音剧集创新中心负责人钱立立表示,入场微短剧的影视公司会越来越多:“微短剧需要有更强的故事价值,而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情绪上的价值。我们希望用户不再只是看短视频,而是要把‘看’变成‘追’。”

(《羊城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