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丁怡婷时间:2023-06-16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城市,从交通出行到餐饮消费,从垃圾分类到噪声治理,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城市治理息息相关。城市治理得好不好、精细不精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燃气管网、桥梁等如何实现实时监测,红绿灯如何配时,公园绿地如何布局等,都考验着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近年来,不少城市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各地实践启示我们,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就必须下足绣花功夫。
开展城市体检,找准“落针点”。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首先要找准难点和堵点。比如,针对公交专用道如何优化调整,北京面向公众开展问卷调查,邀请市民对优化改进方式提出建议。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北京还探索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问题找准,才能有的放矢。
注重科技赋能,磨好“绣花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部分城市通过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平台,让各类管网一目了然;借助前端传感器对管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就能不断实现治理方式的优化升级。
加强统筹协调,用好“穿针法”。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推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例如,治堵工作往往涉及公安交管、住建、轨道公司等多个部门单位,只有强化统筹,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城市治理是一门科学。更好地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必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据《人民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