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6-05
□石榴云 于熙
“老姐姐,一个人在家多注意身体,有事您说话。”9月3日,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张秀红分别给买热也木·卡地儿和张淑芳打电话,询问她们的生活情况。
82岁的买热也木与94岁的张淑芳,分别独居在乌鲁木齐中环路、前进街的小区内。过去3年里,张秀红经常上门帮她们做饭、洗衣、聊天,还带她们逛公园。
“我身体不错,也没家务事拖累,能帮一个是一个。”2017年起,张秀红开始做公益,她跟着公益团队走进养老院和空巢、孤寡老人家,为一些高龄和困难老人提供常态化服务。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高龄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年轻老人”帮助“更老老人”,已成为乌鲁木齐市志愿服务事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66岁的王海蓉是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成功广场慈善团团长,她的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65岁。多年来,王海蓉带着10多位低龄老人,坚持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关爱服务。
在服务中,细心的王海蓉发现,很多高龄老人在物质上并不缺什么,但精神上比较寂寞。为此,她组建了低龄老人艺术团,排练了20多个节目,经常深入到老年公寓、农村等地为高龄老人演出,至今已演出了30多场。
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服务高龄老人不断档,她号召团队把入户走访改为电话聊天。哪位高龄老人身体不适、有采购需要,她和团队成员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第一时间和社区干部商议,一起想方设法为高龄老人解决。
看到许多高龄老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王海蓉便和团队成员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有的老人还学会了使用微信、上网挂号等。
“花甲助耄耋,更容易打开心扉。”在坚持了17年公益服务的臧丽看来,同为老人,共同话题多,因此相较其他志愿服务群体来说,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更易于让受助对象接受。
74岁的臧丽是乌市红十字会“俏妈牵手”养老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她的团队志愿者已达300多人,其中低龄老人志愿者有100多人。
前几年,臧丽与80岁的肖玉萍结成对子后,臧丽经常会去肖玉萍家里,帮她代购药品和生活日用品。有一次,臧丽在电话里听出肖玉萍声音和往常不太一样,一问才知道对方身体不舒服。她立刻打电话通知社区,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自己也迅速赶到医院陪护。雪中送炭的帮助,让肖玉萍感激不已。
56岁的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白鸽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马琳也有陪伴高龄老人的秘诀,“不提难过事,不说是非事。”自2011年起,马琳就带着一群低龄老人无偿为高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等提供日常探访、居家照料等服务,前前后后服务过的高龄老人共有20多位。
86岁的吴春华患有高血压,行动也不便,马琳时不时带老人去逛超市、逛公园……现在吴春华变得开朗起来。
马琳说:“低龄老人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服务高龄老人,已经成为助老服务的新模式。”
(《新疆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