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写错字怎么办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5-29

□曲水

古代没有铅笔、橡皮,也没有修正液之类的工具,但写错字是免不了的事。那么,古人写错字该怎么办呢?

早期,还没有纸张或者纸张还没被广泛使用的时候,人们主要在竹简上书写。由于竹简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如果写错了字,一般用小刀等物将错字刮去,在原来的位置写上正确的字即可。如果墨迹尚新,还可以直接用水洗去。

纸张普及以后,这种刮掉错字的方法就不好用了。因为纸张比较薄,刮的话容易弄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改错字的几种方法时,就曾评价“刮洗则伤纸”。所以,在正式书写之前,人们一般都会打草稿,尤其是古人在作诗、填词或写文章的时候,需要先写草稿,反复推敲修改,才能确定所作的内容。草稿写好之后,再将已经写好的内容誊写到正式的纸张上。

不过,就算誊写或者抄写时,也会有失误。如果不是特别正式的文件,出现错字一般直接抹去。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很多涂抹的痕迹。

古代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错字右下角点几个圆点,表示这个字作废。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错字的右下角写一个“卜”字,表示这个字作废。

在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中,“何殊少年子”的“子”是多余的,它的右侧就有几个点,表示这个字不要了。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苕溪诗帖》中,有“缕会玉鲈堆案”一句,这句多写了一个“会”字,所以在“会”字右下角有个很小的“卜”字,表示这个字是误写,不计入正式的内容。

那么,古代就没有修改错字的工具吗?有的,而且还不止一种。古代有一种纸贴,可以贴在错字之上,其用法类似于今天的改正纸或修正带。不过古代的纸贴有个缺点,就是粘得不牢,很容易脱落。

还有一种方法是粉涂,就是将铅粉涂在错字上。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涂上去的粉末通常无法完全掩盖住错字,需要来回涂很多遍,而且纸上涂了一块粉看上去也不美观。

古代有一种名为“雌黄”的矿物,成分与雄黄类似。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雌黄在修改错字时是比较好用的,只涂一遍就能盖住错字,而且保持的时间很长,不易脱落。

有一个成语叫“信口雌黄”,形容人随口胡说八道,这一成语的来源就与雌黄的这个用途有关。

当然,古代写错字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换纸重写。在早期,这种方法是比较奢侈的,直到南北朝的时候,纸张才比较普及。而且,古代有些纸是很贵重的,如唐代时的硬黄纸。这种纸比较名贵,一般用来书写经书或者临摹字帖等。唐宋时期的文人非常喜欢使用硬黄纸。

(《甘南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