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祖辈最易带出“熊孩子”?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5-27

 最近,一起“高铁掌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熊孩子”、打人等敏感词语一起出现时,话题迅速发酵。不少网友表示,在公共场所“苦‘熊孩子’久矣”。还有言论说,祖父母辈最容易带出“熊孩子”。这句话毫无道理。不过,带好孩子,很多祖父母肯定也得操心。

“熊孩子”引发不少冲突

  “高铁掌掴事件”发生在5月2日。媒体报道还原了事件经过:5月2日,一女子发布视频称,她在乘坐高铁途中,因制止孩子撞椅背遭到对方家长掌掴,她进行了反击。5月4日晚8点,该女子被传唤调解后,选择进行不和解,被警方处以行政罚款200元,对方则被罚500元。该女子把事件经过、处罚结果等内容发布到网上后,引起广泛热议。

“高铁掌掴事件”的引发,与儿童有关。事实上,近年来,媒体曝光高铁、飞机等“熊孩子”吵闹引发乘客冲突的事件不在少数。去年8月,在某次高铁列车上,3岁孩子吵闹引发乘客不满上前劝阻,遭家长“回怼”:“我控制不了他”“3岁孩子听不懂道理”“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多起事件,令网友直呼“熊孩子吵闹事件”无解。记者采访时,绝大部分家长也表示,孩子外出时吵闹很难避免,只能在吵闹时尽量哄和引导。

变成“熊孩子”责任在家长

  “1岁以下的婴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时期,但是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够,就会出现拍椅子、大声尖叫的情况,家长安抚起来非常困难。”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颜颜表示,孩子1岁以后,特别是2岁开始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规则,家长需要开始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平日又过度宠爱,对于孩子所有不合理行为都不加以教育,就可能让孩子变成“熊孩子”。

崔颜颜解释道,有些孩子“熊”可能只是为了得到家长的关注。作为家长,在平日的教育中就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同时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注,用正确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在孩子不小心影响到他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道歉,或者父母向对方表达歉意做孩子的榜样。

通过做游戏等教导孩子

  广州市家庭教育专家哈英敏表示,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都是向家长发出一些信号,比如孩子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去回应孩子的情绪,比如引导他们转移注意力,慢慢将孩子情绪平复下来。

“孩子在高铁上吵闹的本质,是家长如何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导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哈英敏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孩子如何遵守公共规则。 (《广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