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5-17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郭兆晖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其实质就是要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形成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促进。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需坚持系统观念,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构建推动实施的有效机制。
推进降碳,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全面推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形成全社会参与降碳的激励约束体系。这就要求用好碳市场、碳税等手段构建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深入分析碳价格变化与形成规律,设计更加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探索社会碳减排的收益渠道,研究地方低碳试点、地方碳账户、地方碳交易市场等多种渠道实现机制;设计自愿碳减排鼓励机制,增加企业通过自愿碳减排获得收益的机会。
推进减污,关键在于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可通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实施机制,从市场激励约束机制、政府规划引导机制、公众监督机制等方面推动减污降碳。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绿色创新技术研发等一系列环境友好行为。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引导减污降碳有序开展,加强环境税相关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完善环保补贴政策。同时,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治理的主动参与意识。
推进扩绿,关键在于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根据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特点与属性,设计差异化定价机制;形成金融支持机制,根据绿色产业体系的构成及各阶段发展重点,制定支持主要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形成消费转型机制,重点从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绿色产品的推广、绿色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方面着力促进全社会消费绿色转型。
推进增长,关键在于实现绿色增长、高质量增长,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技术潜力和市场活力。要根据绿色技术创新对降碳、减污、扩绿的影响,积极研发和推广节能降碳、清洁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技术,增强绿色经济竞争力;要大力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好提供保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