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5-06
运城晚报讯(记者 景冬波)5月4日,刚走出移植室的薛某,就收到了装有医护人员制作的99个桃心形折纸和祝福册。每张折纸都写有万事如意等不同字样的祝福语。薛某看到后不停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谢谢你们!”这是我市首例运用脐带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市第三医院(血研所)获得成功。
市第三医院血液三科主任段文义介绍,患者薛某,女,34岁,2021年被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高危,经过初期的诱导化疗得到控制。今年2月,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化疗已经控制不住疾病进展,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前期的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以及家属之间有血缘关系的初步筛查,适合的供者只有其父母。而两位老人的年龄都已经60岁,自身细胞的功能已经退化,且都存在特异性抗体,影响后期植入。
据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有3种,血缘关系、非血缘关系和脐带血。基于患者50千克的相对低体重,经市第三医院血液科专家讨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决定选择非血缘关系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来作为供者。
段文义介绍,因为患者体内存在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所以脐带血的选择也有很大的限制,国内共有7家脐带血库,他们先后找了6家,最后终于在广东脐带血库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脐带血。
患者4月14日入住移植室,经过6天的预处理化疗,于4月20日回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39ml,经过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腹泻、发热等植入前综合征,终于在回输第12天白细胞逐步恢复,粒系植入,移植成功。
段文义表示,脐带血移植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医院较少,主要是由于一袋脐带血内造血干细胞含量少,造血干细胞难以植入,造成在移植仓内的时间过长,增加移植的相关风险和费用,大大限制了此项技术的临床开展,目前临床儿童血液病采用较多。
摄影 记者 景冬波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