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27
近期,中国老龄协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2年度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警示教育案例,内容涉及老年人监护、婚姻彩礼等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老年人遇到哪些情况可依法维权。
遭遇婚姻诈骗
案例 2021年5月至9月,李某冒充女性,通过某App与陈大爷网络聊天并加微信好友。在获取信任后,李某虚构母亲要看病、做服装生意缺钱、结婚要彩礼钱等事由,多次骗取陈大爷钱款,陈大爷共计向李某微信转账46.8万元。2021年10月,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法院认为,李某虚构事实,骗取老年人的财物,已构成诈骗罪。判决李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提醒:老年人在婚恋交友时要有防骗意识,涉及钱款时要与子女、亲友沟通,发生纠纷或发现被骗时及时保存证据。
被看护人虐待
案例 2022年4月,鲍某通过某家政中心介绍,与雇主达成协议,看护一级智残的颜大爷。鲍某明知颜大爷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仍多次以扇耳光、拍打、踢踹、拖把戳头等方式虐待颜大爷。颜大爷的家人发现后,将鲍某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鲍某以暴力方式虐待被看护的患病老人,情节恶劣,其行为已触犯了刑法,构成虐待被看护人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禁止鲍某在3年内从事看护及相关工作。
提醒: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一旦发现老年人被虐待,要善于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乘坐公交车意外跌倒
案例 2022年,辛大妈乘坐邹某驾驶的公交车,在投币时由于车辆突然起步导致跌倒摔伤,经医院诊断为左胫骨平台骨折,司法鉴定所对其伤残程度评定为十级。辛大妈将公交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各项损失10万余元。
法院认为,辛大妈在投币中因车辆起步跌倒,无证据证实其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故公交公司应担责,辛大妈无责。辛大妈各项损失共计100476.19元,由保险公司赔95476.19元,公交公司赔5000元。
陷入投资理财陷阱
案例 麦某是某银行支行的理财产品客户经理,高大爷长期通过麦某购买理财产品。麦某为填补投资亏损,向高大爷虚构该银行有高利息、保本理财产品,并出具伪造的理财凭证和理财购买记录,诱使高大爷将账户内资金转入自己亲属名下的银行账户,再转入自己账户用于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等。2022年,麦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高大爷认为基于对麦某银行工作人员身份的信任,且购买场所在银行支行内,该银行存在对员工监管不完善的过错,要求银行赔偿损失近290万元及利息。
法院认为,被告银行未对其经营场所及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其管理人员利用经营场所和办公设备,多次从事犯罪活动,给包括高大爷在内的多名老年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酌定银行就高大爷财产损失的20%承担赔偿责任。
提醒: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理性,警惕高回报、低风险的理财陷阱。 (《中国青年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