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4-06
原敬琴
一根长长的旱烟锅,一个布烟袋,便是父亲农忙闲暇时的必需。累了,父亲就从烟袋里捏一撮碎烟,摁在烟锅里,用火柴点着,狠狠地吸几口,再从鼻腔里喷出一道白烟。烟雾中的父亲像是松了口气,所有的劳累,都随着烟雾随风飘散。一袋旱烟抽完,将烟锅在鞋底上磕一磕,往腰里一别,就又抡起了锄头、镢头。
有时,我们姐弟四个不听话,惹父亲生气了,那烟锅便是惩罚我们的工具。父亲会夸张地将烟锅抡得很高,却又轻轻地敲打在我们的小脑瓜上。后来我们一干错事,眼睛就会偷偷地瞄父亲腰上的旱烟锅。其实,我们从来没有被打疼过,最害怕的,只是父亲那严厉的眼神。
冬天的夜晚感觉特别长,父亲就给我们讲故事,《西游记》《水浒传》《包公断案》都是在烟锅的一明一灭中流入我们的记忆,成为一生的财富。
有时,寂静的夜里会被烟锅吧嗒磕灰的声音惊醒,我会揉着睁不开的眼睛问:“爸,你怎么还不睡呀?”“唉,孩子你快睡吧。”当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半夜总是在抽烟。
现在为人母后,才理解了父亲操持这个家的辛苦!一根烟杆,它不仅承载着父亲对这个家的爱,也浓缩着多少家庭生活的不易。一根烟杆,它承载了那些年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不畏生活艰辛的顽强意志。
1984年,我上了初中,责任田分到各家各户了,人们在各自的田中辛勤耕作,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似乎是一夜之间,父亲的烟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制卷烟,我们姐弟几个写完的作业本突然之间就有用武之地了。父亲把废本子裁成一小长条一小长条的,分别摆放好,待吃烟时,便把旱烟末放在纸上,从一个纸角卷起直到末端,然后把一端紧紧地拧起来,再把拧起来的尖部,用手轻轻地一撕,一根烟卷便做好了。有时,父亲会把卷好的烟别在耳后,在我们看来,父亲好神气!漫长的冬夜,我们一家围坐在炕上,不是掏棉花就是剥玉米,父亲讲的故事被买来的一台收音机取而代之了,我们从广播中收听喜爱的节目。从那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半夜那一明一暗的烟火了。
1990年,我考入了稷山师范。父亲和母亲在家养鸡,很快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父亲在邻里间忙碌着,给乡亲们讲解养殖技术,很快带动一部分村民开始养鸡。饲料车、收鸡蛋车、收鸡车……小小的村落一夕间被各式各样的车轮声和叫卖声喧嚣着。星期天休息时,我回到家,发现父亲竟吸起了带过滤嘴的香烟。从两元钱的农工再到七元的红塔山、十元的云烟,这不同牌子的香烟见证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气象及新生活。
2018年,在日本工作的小妹生下小孩了,需要父亲和母亲去照顾。临行前,在医院上班的弟弟给父亲上了一堂养生课,从自身健康和幼儿成长两方面讲起,讲述主动吸烟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讲述“被动”吸二手烟对身边亲友的伤害,建议父亲戒烟。意想不到的是,有着五十几年吸烟史的父亲竟奇迹般地开始逐步戒烟,从小妹那边回来后,已完全彻底地不吸烟了。
从旱烟锅到自制卷烟,再到过滤嘴香烟,再到戒烟,这几代烟的变化,伴随着我们家庭从贫穷到富裕再到文明的整个历程。
一阵微风拂来,香椿树伸展着枝叶哗啦啦地响。树下的老父亲永远不会改变他那特有的蹲姿。只是,父亲早把那长长的烟锅子收藏了,口袋里也不再装纸烟了,也再听不到父亲一声一声的咳嗽……
如今,他迷恋上了抖音。
父亲说,抖音比烟锅子来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