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03
□刘群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抵抗力逐渐下降,往往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而且往往一人多病,用药种类也较多。据资料统计,约有60%的老年人存在着用药不合理现象,这提示我们应重视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
老年人安全用药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 正确用药,避免滥用
老年人身体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切不可凭着对医药知识的一知半解去滥用药物,这样往往会掩盖病情真相和延误治疗机会。当诊断明确后,确实需要用药时,应严格遵从医师医嘱服药。许多患者治病心切,喜欢求医寻药,且自以为“久病成良医”,常自作主张滥用药物,后患无穷。
② 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注意副作用
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情况,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就越大。据统计,使用5种以内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或以上;超过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可能增至25%以上。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人,在控制住症状的基础上,用药种类应尽量精减。
③ 使用最少的有效剂量
老年人各种器官的功能都逐渐衰退,比如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代谢的能力下降,同时肾脏的排泄也较慢,相同剂量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的速度更慢,而排出体外的时间相对偏长。一般来说,60岁~80岁的老年人使用成人剂量的4/5甚至3/5,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成人剂量的1/2。具体应根据老年人体检情况(肝肾功能、体重等)来调整剂量。
④ 避免或少用安眠药
不少老年人时常依赖安眠药,殊不知安眠药长期、不规范使用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可导致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如精神运动障碍和认知衰退,还可能增加中风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⑤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在医院多科就诊,分别取药,形成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同时并服,然有些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毒性增加、拮抗或降低药效。如地高辛与双氢克尿噻合用,会造成低钾、低镁和洋地黄中毒;降糖药与心得安合用,会掩盖低血糖征象。因此,老年人在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在用何种药,供医生开处方时参考。
⑥ 注意给药方式
老年人能口服就不输液,口服药物方便简单安全,且适应性好。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还可能随着血液进脑,其不良反应远远高于口服或外用药,而口服药经过胃部,胃酸会对一部分药物进行解毒,肠道也会吸收一部分毒素。
⑦ 用药时间的选择
多数药物的常规用法是每日给予3次~4次,以维持药物在体内必要的有效浓度,保证药物疗效。但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上有特殊要求,这主要由发挥这些药物特定药理作用和所治疾病的性质来决定。例如氢氯噻嗪宜在上午服用,避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
老人服药要避免这些错误习惯
① 不按医嘱服药
有些老年人认为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就停药,但许多药物都是讲究疗程的,且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必须坚持长期服药,切不可自行减药。
② 不按时服药
要想使机体对药物能较快且完全地吸收,并达到适当的血药浓度及最佳治疗效果,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恒定剂量,即强调服药的时间性。实际上,进餐前后服药对药物的吸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③ 自己随意加药
有调查显示,约1/4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4到6种药物。老人的肝肾代谢功能减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大。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时,可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用药品种:第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药物治疗。第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第三,先外用后内服,例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以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止痛。
④ 滥用补药
不少老人服药的同时,总想用点补药弥补身体虚损。有的人用鹿茸引起鼻、牙龈出血;有的人服用人参导致胸闷、腹胀、不想吃饭。正如中医说的:“大黄治疗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如确需用补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大众卫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