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中国科技新亮点观察——
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看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2-24

□新华社记者 胡喆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  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神舟飞船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新时代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这是在安徽淮北一处试验场准备试飞的无人机(2018年5月13日摄)。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顺利完成试验,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设备开展气象探测的空白。  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供图)

近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10周年座谈会在科技部举行。10年来,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已经建立并持续完善,系统刻画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全面反映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更好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这是“着巡合影”图。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这是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2022年12月9日拍摄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这是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城”已经启用的一期西园和二期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大城”是集科研、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区域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