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2-18
老人跌倒常被称为“最后一摔”。专家这样解释:老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若头部着地,还会导致脑外伤出血,大多需要卧床静养,身体活动减少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食欲下降等;老人伤口愈合相对慢,容易引发感染,造成二次伤害。有些老人还会因跌倒而“性情大变”,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甚至不配合治疗。
在导致老人跌倒的生理因素中,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使老人平衡能力下降。其次,突发脑梗塞、冠心病、胸痛等也是常见原因。视力模糊、听力受损等会直接影响老人对障碍物的判断。此外,不当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一旦跌倒,请记住两个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
老年人跌倒后,可自己先试着挪动身体,检查四肢有没有知觉,然后分别借助腿和背部力量平移,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还要尽力呼叫求救。其他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着扶,先看其意识是否清醒,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意识清醒,要询问老年人对跌倒的记忆,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果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再缓慢扶起。 (《生命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