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2-09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发挥文脉厚重优势,深入挖掘利用河东文化富矿,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出“走出去”“站起来”“赶上来”的文化强市担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突出思想引领
提升凝聚力水平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一年来,我市扎实开展第五批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创建,广泛宣传“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等基层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不断培育和壮大先进典型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
丰富公共文化体系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过去一年,我市致力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和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极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12处历史典故的时代价值,组织编写大型历史文化书籍《典藏古河东丛书》,公开出版发行;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推广河东书房模式,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提升市民整体素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造就了大批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创作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多部优秀作品,创作精品连获大奖。
锚定“两个转型”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省委“两个转型,文旅先行”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我市深入挖掘关公忠义文化、池盐文化等文化元素,实施文旅融合“双十工程”,打造“关公故里”“七彩盐湖”等文旅品牌。我市成功承办了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以节促建、以节促变,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旅游宣传推介、城乡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展示了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彩的魅力、开放包容的姿态、热情好客的民风。
迈步新征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文化强市设定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聚力打造文化精品,为文化强市建设赋能,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见习记者 高 琳
芮城县大禹渡禹王台太空舱度假休闲湾与黄河相映成趣。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是我市结合五条绿色走廊建设,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将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效结合,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断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以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在寒冷的冬季,市民在暖融融的河东书房阅读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河东书房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以读者为核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读者满意为宗旨,不断融入现代化、科技化资源等数字化设施,使读者通过高科技阅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新视界”。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结晶,是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运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处处彰显着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市组织编写的大型历史文化书籍《典藏古河东丛书》继续发挥着时代价值。
市委网信部门通过网络优势,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我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中,充分发挥地方主流媒体优势,有效地加强了舆论主阵地建设。
我市成功举办了“德耀河东”第七届道德模范暨2022年度“百名最美运城人”颁奖活动,通过“评选五优、倡树五风”主题实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在全社会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屹立于七彩盐湖景区的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吉祥物“盐精灵”。
2022年9月下旬,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基础再造,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得主杨铁军正在进行文学创作。去年以来,我市文化创作精品不断,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喜降运城。
策划 雷哲侠
编辑 闫 鑫
摄影 金玉敏 闫 鑫 常 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