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汇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2-02

本报记者 朱 姝

在永济,近水如兰,远山含黛,入冬以来,伍姓湖成了众多候鸟“打卡”地。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成群结队的鸬鹚、白鹭等鸟儿,或拍水嬉戏,或择枝而栖,山、水、鸟构成一幅灵秀的生态画卷。

在垣曲,总投资79.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正酣,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不断汇聚绿色发展力量,让绿色越来越成为运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绿在生态

强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

入冬以来,新绛县汾河生态公园内,一大批天鹅蹁跹而至,有在空中翻飞追逐,有在岸边沙滩沐浴阳光,都为汾河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引来众多居民驻足观赏。

“现在汾河中各种各样的水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成群结队的天鹅在此安家,成为生态公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家住汾河岸边的程鹏高兴地说。

公园内,锻炼的人络绎不绝,健步走的老人、打球的年轻人都为冬日的公园增添了活力与热情。从高处俯瞰,五彩缤纷的儿童乐园,红绿相间的健身步道,绿化整齐的堤岸,更为冬日的汾河生态公园增添了灵动的色彩。

看到如今的新绛县汾河生态公园,谁能想到曾几何时环境整治的“老大难”,已成为新绛县面积最大的公园和广大市民的城市会客厅。这都得益于新绛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汾河生态治理和保护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从2021年起,汾河新绛城区段综合治理PPP项目工程启动,总投资5.67亿元,治理长度3.76公里,由堤防治理、主槽疏浚、调蓄钢坝、排水箱涵、雨水泵站五大防洪体系和郊野体验区、文化展示区、生态湿地区、健身运动区四大片区的生态景观工程构成。

汾河生态公园内栽植各类植物137种,治理水域面积约40万平方米,汾河周边生态和汾河河道的水生态、水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逐渐形成了“蒲苇植物茂盛,百种水鸟齐鸣,荷花争奇斗艳,杨柳岸边合围”的良好局面,天鹅、野鸭、白(黑)鹭等陆续到此“落户”,各类“网红”水鸟选择此处作为栖息地,也成了新绛对汾河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有力写照。

由此带来的显著效果,就是汾河水质稳定达标。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项目,推动沿河生态环境大幅提升,汾河水质断面稳定达到Ⅳ类,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流域新绛县干流段综合治理是我市强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市以建设“五条绿色走廊”为主抓手,滚动实施总投资1166亿元、涉及351个项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去年1月至11月,完成投资238.73亿元,投资完成率132.63%。其中,总投资25.6亿元的13个汾河修复治理项目有序推进,谋划实施总投资74.3亿元的盐湖综合治理和总投资1.5亿元的伍姓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汾河流域(运城段)40公里堤防达标建设工程,修复73座水库和313.45公里堤防的水毁工程,除险加固4座病险水库和3座淤地坝,防汛抗灾能力有效提升。地下水位连续回升,排名进入全国前50位。实施“绿满运城”行动,完成造林12.2万亩,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绿在治污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和实地考察,痛下决心、铁腕治理,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压实责任、强力攻坚,确保张留庄断面稳定退出劣V类,全面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星光不负赶路人。涑水河张留庄国考断面在2022年10月退出劣Ⅴ类。

在涑水河张留庄国考断面的治理期间,我市各个部门各负其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把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加强日常检查和24小时巡河监测,发现隐患问题立即反馈,督促整改;相关县(市、区)和责任单位在治理过程中不断厘清责任、分段把守,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从张留庄国考断面项目中,不难看出我市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下决心、出重拳、动真格的有力决心。

过去一年,我市不断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修复,谋划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八条措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夏季攻势”等,努力让河东大地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

我市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多管齐下,持续发力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7%,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工程开工率100%,已完成10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8%……

绿在能源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在中心城区老东街居民樊贵平的平房院子里,屋顶的烟囱不再烟雾缭绕,屋内阵阵暖意扑面而来,几盆绿萝嫩绿鲜活。

樊贵平告诉记者:“这改了肯定好多了!以前烧煤不仅脏,空气也不好,往常全身都是煤灰。自从煤改电以后,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填煤烧炕了,屋内的温度还可以自己控制,太方便了,真是感受到了政府给予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关心。”

供暖季里,在我市像樊贵平家一样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取暖的居民比比皆是。煤改电是减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取暖成本、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一种清洁供暖方式。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说:“煤改电让我们老百姓安全清洁温暖过寒冬,省钱、省事儿,真的实用!”

“空气源热泵是通过少量电能的驱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再给室内供暖,主要能量来源是空气中的热量,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明火以及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渣、粉尘等污染物,比传统燃煤取暖更环保、舒适、节约、安全。”空气源热泵销售公司负责人说。

冬季清洁取暖工作一头连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重要民生工程。我市清洁取暖的工作亮点颇多——

一是煤改电自行改造用户逐年增多。自改用户是指不要政府设备补贴资金,只享受煤改电电价政策。近年来,随着煤改电工作推进和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两年煤炭价格上涨,实施运行补贴后,煤改电取暖成本已接近或低于燃煤取暖成本,群众对煤改电积极性明显提升。2021年,全市煤改电自行改造用户13534户,2022年自改用户达到15935户。

二是煤改电设备选型不断优化。调研发现,多数用户反映电锅炉功率高、用电量大,电暖器制热效果不好、能效比低,因此,2021年我市已禁止招标电锅炉,2022年要求禁止招标电暖器,重点推广热风机、空气能、地源热泵等高能效设备。

三是提高地源热泵补贴标准。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指示,在补贴标准中对农村地源热泵项目,市级财政一次性改造补助6000元/户,县级财政一次性改造补助6000元/户。

2022年,全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目标任务46372户。其中,煤改电33662户,煤改气5130户,集中供热7580户。根据调度数据统计,全市共完成清洁取暖改造66109户,整体完成率142.6%。其中,煤改电完成52896户(含自改15935户),煤改气完成4681户,集中供热完成8532户。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狠抓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全省抽水蓄能项目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并网新能源发电企业达到101家,总装机容量419万千瓦,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1%。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