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聚焦“2022年运城市十大新闻”

铺陈开运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文画卷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1-30

本报记者 游映霞

⑨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

2022年9月,大型历史文化书籍“典藏古河东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河东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与丛书出版相呼应,我市作家杨铁军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家奖,曲艺工作者王泽峰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袁省梅、王秀梅、刘纪昌三位作家作品获2019—2021年度赵树理文学奖,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成功举办,革命现代戏《中条山上党旗红》斩获省“杏花奖”多个奖项,板腔体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成功首演……我市深挖文化“富矿”,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走出去”“站起来”“赶上去”的文化强市担当,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全市上下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市容市貌净化、文明交通劝导、集贸市场提升、重点区域及周边综合整治等攻坚行动,推动城市从“面子”到“里子”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加快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大运之城,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被黄河揽于怀抱的运城,文脉生生不息,积淀着数千年的文化宝藏,闪耀着别具一格的文明之光。

为保护延续运城历史文脉,探索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掘、利用厚重的河东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为重要支点,坚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做好了运城文旅、文艺、文创融合的新篇章,使得新时代的运城铺陈开更加华彩亮丽的人文画卷。

匠心独运

浇灌文化繁荣之花

2022年,我市一系列文化事业成果迸发,令古老的河东大地再次为人瞩目。

2021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策划启动运城历史文化主题创作活动,遴选我省一流作家,组建一流审读团队,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典藏古河东丛书”创作。2022年9月14日,首发仪式举行。该丛书以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帝德孝、关公忠义、闻喜裴氏等11个运城的历史文化为重点题材要素,深度挖掘、整合河东人文资源,从整体上反映了河东历史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重要历史地位,为古老厚重的河东历史文化注入了现代气息和新的思考,提升了河东历史文化的人文地位,使河东历史文化再次绽放出绚丽光彩。

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优势,市委、市政府立足新方位、担负新使命,以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深入、充分、系统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从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蕴中萃取精华,予以发掘、展示、传播,使具有运城标识的文化成果惊艳出圈。

7月,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盛大举办,晋南戏曲艺术的古老剧种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

8月,芮城诗人、英语文学翻译家杨铁军的诗歌翻译作品集《奥麦罗斯》荣获国家级最高文学奖项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

9月,我市曲艺工作者王泽峰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12月,本土作家袁省梅、王秀梅、刘纪昌3位作家作品获2019—2021年度赵树理文学奖,为繁荣本土文学创作、文艺事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革命现代戏《中条山上党旗红》弘扬革命文化,斩获省“杏花奖”多个奖项;板腔体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成功首演,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

近年来,运城不断将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文化资源利用,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以科技赋能文旅产品、培育文旅新业态,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接续奋斗

铺就城市文明之路

登上始建于元代的钟楼,举目南眺,盐池阡陌纵横,古楼禁墙尽纳眼底;行走于古色古香的钟楼广场,穿梭其间,且看悠悠岁月,古城旧事,漫步新城新景,沐浴文明新风。

古建风貌与人居环境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做好钟楼片区棚改暨河东名人馆建设,钟楼铜钟得以在凤凰城上空再度响起,不仅唤醒了这座古老城市的诸多记忆,更让生活于此的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强劲的时代脉动。

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综合成绩在全省5个提名城市中荣获第一,为本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因此,2022年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一场声势浩大、力度空前的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在接续奋斗中。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一以贯之抓落实——

建立完善高效统一、协调顺畅、指挥有力的运行机制,成立创城工作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任总督导,带队调研督导创建工作;

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出“2021年部署启动,2022年整体推进,2023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制订印发《运城市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运城市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标准》,建立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分工明确的奖惩激励机制、从严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制度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创城工作的良好局面;

出台《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点位工作职责》,构建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完善督导检查、责任落实、考核奖惩,形成了合力高效推动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六大达标工程”28个项目,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空中线缆整治、垃圾清运规范、农贸市场大扫除、交通秩序整治等多项重点工程开展有条不紊,全方位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大幅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治理效能——

凤凰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生活更便捷。中心城区跨湖大道两侧郁郁葱葱,与盐湖交相辉映,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宽阔整洁,占道经营情况有了极大改善,共享单车整齐停放,城市环境文明舒适、生态宜人。

弘扬文明新风尚,汇聚向上向善之风。中心城区红旗街、河东街等主要街道200余处环网箱上绘制了一幅幅彩绘文明宣传画,栩栩如生、通俗易懂,冰冷的电箱穿上了夺目的“彩衣”,装扮了环境,吸引了眼球,让传统文化、文明礼仪、文化特色以新颖的方式走进人心。公交车站台公益宣传语抬头可见,中心城区井盖变身为一个个卡通形象,活灵活现,天真烂漫,有限的空间蕴含无限的想象。河东书房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书香氤氲在街头巷尾;河东驿站服务周到,功能齐全,成为城市温暖的一角。

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之花遍布凤城。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良好,打造城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运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协同并进

点亮高质量发展之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建设与城市文明建设共生共存,共同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运城前进的足迹。

手握“文化之笔”,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文化是塑造社会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文化建设为支点。过去的一年,各种演出、名家名团纷至沓来,旅游发展大会异彩纷呈。蒲剧艺术院桃李天下,使蒲剧深入人心,成为城市无法忘却的乡愁;关帝庙凝聚人心,使关公文化赓续不绝,成为游子魂牵梦萦的思念。如今在运城,河东书房星罗棋布,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推进科技、文化的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完成了丰润多元的文化创新实践,推进了文化创新活化利用,文化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中发展,推动文化建设成果普惠共享,城市焕发新活力,全面擘画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手提“文明之灯”,照亮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文明,是一种沉淀、一种涵养、一种力量,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文明城市不仅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一次次志愿服务、一场场培训活动、一缕缕文明新风,运城筑牢文明根基,强化政治引领,优化公共服务,点亮城市形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用文明素养提升城市品质,照耀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蕴含在城市的肌理中,滋养城市文明,二者相得益彰、协同并进。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越来越好的运城将始终高擎文化与文明的火炬,努力点亮高质量发展的浩瀚星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