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1-04
记者 苏黎原 通讯员 景百让
2022年以来,市民政局始终将清廉机关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一体推进政治领廉、教育强廉、制度固廉、监督促廉、文化兴廉等“五廉”工程,为助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坚持政治领廉
坚持政治领廉,切实扛起清廉民政机关建设的政治责任。局党组坚持把履行清廉民政机关建设同民政重点工作落实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成立清廉民政机关建设工作专班,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清廉机关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创建形势,提出工作要求,确保清廉民政机关各项建设任务落实落地。制订出台《运城市民政局关于加强清廉民政机关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7份,实行层级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坚持教育强廉
坚持教育强廉,不断夯实清廉民政机关建设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锤炼党性、净化灵魂,以思想清醒保证用权清醒。通过原原本本传达、专家教授辅导、专题研讨交流等方式,树立和强化民政党员干部“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积极用好“学习强国”“山西好干部在线”等网上学习平台。截至目前,党员干部在“学习强国”人均学习积分达到10000分,在“山西好干部在线”学习人均达到65学时。2022年先后组织党组中心组学习11次,党员集体学习20余次,党员干部有效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零容忍》《逾矩》等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运城市纪委监委公开曝光7起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中作风典型问题》《山西省民政厅关于原吕梁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秀英严重违纪问题的通报》等以案说纪典型案例学习,开展自查自纠,确保不出任何问题。每逢重要节点开展廉政提醒,严明纪律作风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政”弦,自觉把讲规矩、守纪律贯穿于党性锻炼和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坚持制度固廉
坚持制度固廉,不断健全完善创建清廉民政机关的工作机制。注重把清廉机关建设的重点放在完善工作制度、梳理权力清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上。2022年先后修订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党建工作制度等6个方面84项制度,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根据形势任务新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等7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狠抓制度落实,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紧紧围绕救助养老、社会组织监管、殡葬管理、婚姻登记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将廉政风险防控贯穿到民政业务和管理工作流程中,共梳理出行政权力42项,查找出风险点33个,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35条,确保所有环节廉政风险实现制度管控,有效防范不廉洁行为的发生。注重用好巡察审计成果,对民政业务中直接与群众相关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基层政权建设、区划地名、社会组织管理、婚姻、收养登记、殡葬管理服务、残疾人补贴等政务全面予以公开。同时,严格按照政务公开有关要求,继续扩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申请条件、办事流程、时限、服务承诺及监督方式等,提高社会公众对民政工作的知晓率,推进清廉民政机关向纵深发展。
坚持监督促廉
坚持监督促廉,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突出“人”这个关键因素,注重把监督贯穿民政清廉机关建设的全过程。严把党员干部“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坚持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导干部廉情公示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逐级开展廉政谈话,“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和科室(单位)负责人、科室(单位)负责人与所属干部职工逐级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廉政谈话,全系统81名谈话对象实现全覆盖。注重加强日常监督,在“春节”“五一”“端午”“国庆”等重要节点,认真开展节前教育,对各单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公务车辆封存、公务接待、节日值班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廉政短信提醒,防止问题发生。积极参加“监督热线”节目11次,现场受理答复群众疑问30多个,对群众反映的24个问题进行了限时督办,较好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坚持文化兴廉
坚持文化兴廉,多措并举促进清廉民政机关建设走深走实。坚持以清廉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心灵活动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清廉民政文化创建工作,有力促进清廉民政机关建设向纵深发展。统筹推进局机关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在走廊、楼道、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进行廉洁文化宣传,将清廉文化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形成廉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机关氛围。利用“民政廉政大讲堂”平台,由单位领导和负责同志讲述廉政知识及廉政纪律,让干部“随时听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推动廉政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结合民政工作,积极探索民政文化中蕴含的清廉基因,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弘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奉献”的“孺子牛”文化,积极践行扶贫济困的救助文化、邻里互助的社区文化、尊老孝老的敬老文化、节俭文明的婚丧文化、乐于奉献的慈善文化。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