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漕运带来烟袋斜街的繁荣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岳强时间:2022-11-18

从地安门外大街往西,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小街,因为与烟袋存在瓜葛,故称烟袋斜街。这条小街与烟袋存在怎样的联系呢?一是清末民初,小街上的店铺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为主,生意兴隆,烙印深刻;二是细长的街道形似烟袋杆,东口为烟袋嘴,西头折向南边的银锭桥,活像烟袋锅。

烟袋斜街东口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灰色牌坊,上面镌刻着有关这条小街的几行文字。从中可知,清《乾隆京城全图》把这条长232米的小街记作鼓楼斜街,《光绪顺天府志》记为烟袋斜街,清末主要经营烟具、装裱字画和古玩玉器……可见,浓郁的市井风情以外,烟袋斜街的文化元素亦不可小觑。

烟袋斜街形成于元代,最初的名称为打鱼厅斜街。当年的打鱼厅是朝廷管理捕鱼的机构,因为烟袋斜街濒临烟波浩渺的什刹海。

在距离烟袋斜街东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标识为“烟袋斜街拾壹号”的建筑,门前台阶侧面刻有“元代打鱼厅旧址”字样。昔日官府衙门所在的位置,现在是一家从事西装旗袍定制及服装培训的店铺。

在元朝“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烟袋斜街属于“后市”,而后市地区的繁荣,缘于积水潭(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西海又称积水潭)漕运码头。至元三十年,忽必烈从上都回到大都。当他看到积水潭停满大大小小的漕船,一派繁荣景象时,兴奋不已。他给那条从通州到大都的50里水路赐名“通惠河”。通惠河的开通,真正实现了水上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每年千万石官粮以及茶叶、丝绸、手工艺品等生活物资顺利运抵皇城。

一条连接码头与市场的斜街——烟袋斜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那么,这条小街为什么是斜的呢?说法有两种,一是小街依水岸而形成,也依水岸而倾斜;二是从码头到市场,这条线路为捷径,斜街因此渐渐形成。在元大都横平竖直的街巷中,这样的斜街实属少见。

漕运码头为烟袋斜街所在的鼓楼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随着一艘艘货船驶入积水潭码头,鼓楼一带成了热闹非凡的商品集散地和往来客商聚居地。旅馆、酒楼、饭馆、茶肆以及各种各样的店铺比比皆是。元代地方志《析津志》写到这种情形时说“富庶殷实莫盛于此”,鼓楼“东南转角街市,俱是店铺”,鼓楼西边“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鼓楼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