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红绿古金”绘画卷
——永济市竹林村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11-15

张钰祺 李 鸽

走进永济市韩阳镇竹林村,绿树成荫,村道整洁,村舍错落有致,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竹林村依托丰富的“红绿古金”资源,发挥美丽乡村建设集聚效应,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以红铸魂,赓续红色血脉

竹林村有着丰富且深厚的红色资源,在用好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上下足了功夫。

深挖红色历史文化。竹林村曾有一位抗日英雄,还有一位任职30年带领群众改变村子贫穷落后面貌的支部书记。为纪念他们,竹林村修建了村史馆,让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文字成为竹林村最深沉的精神源泉。

创建红色党建品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党员教育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于一体的党建宣教基地,聘请政府干部、“五老”人群作为红色宣讲员,定期开展“红色微党课”等活动,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的示范基地。

创新探索红色治理。以建设“全科网格”为抓手,进一步划分划细辖区网格,将原来的4个自然村网格细化为12个巷道网格,形成五级治理体系,将“1+1+1”服务团队升级为“1+1+1+N”,全面开展网格基层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绿添彩,共创美好家园

竹林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淳朴勤劳的文明乡风,共同绘就生态和谐、百姓乐业的画卷。

充分保护生态资源。依山环绕的竹林是村内最宝贵的生态资源和地理标识,村“两委”将原由各户管护的竹林统一收回、统一保护,有专职环保员进行老化枯竹的修剪清理,在竹笋生长的季节,有巡护队日常巡护,有效预防了私挖现象,守住了那一抹动人的“竹林绿”。

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村“两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构建了领导干部包村入巷、党员干部带头行动、专门队伍清扫整治的联动机制,大力推行“门前三包”、一月一次义务劳动等措施,做到垃圾日清。

贯彻培育绿色素养。通过韩阳之声“小喇叭”,倡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有个好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改变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成风化俗、入脑入心。

以古为基,厚植文化底蕴

竹林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古迹众多。通过不断完善文化设施,让村子保住了背后的古典文脉。

多层次弘扬古典文化。建设文化墙,组建国学班,组织孩子学国学、练书法、讲故事。同时,将村内文物古迹背后的事迹整理成神话故事,进一步丰富村庄文化,增强村子的文化底蕴。

多方面修缮历史遗迹。古韵是一个村庄最迷人的风景,竹林村“两委”坚持保护与创新并重的方式,修缮古迹青龙观,举办文化节,挂牌保护千年古树,开发竹林小道,让历史遗迹焕发生机。

多方位激发古址活力。青龙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一座传统的儒学建筑。该村积极宣传推广,青龙观被评为暑期条山旅游推荐路线。同时,每年举办儒学文化艺术节,促进文化沟通交流、思想碰撞交汇。

以金固本,孕育富民经济

竹林村依托国道沿线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人民共同致富。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竹林村结合本地的香椿产业优势,秉持“先富带后富”的理念,以“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积极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形成了“千家万户种香椿、你追我赶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好局面。

盘活资源发展经济。竹林村内曾有很多空院落,为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村“两委”积极向上申请资金,采取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方式,组织党员群众收拾院落、共同出力,将空闲院落打造成民宿酒店“七星居”。

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投资建设竹文化观光圈,大力发展竹美食、竹文化、竹手工,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的乡土风情区,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

青山绿水中,房屋田舍间。竹林村以红铸魂,为民初心代代传;以绿添彩,生态家园创新居;以古为基,现代乡村传古韵;以金固本,共享富裕新生活。如今,竹林村正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大潮,焕发新貌,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蒲坂大地徐徐展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