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倡导“文明餐桌”防止“病从口入”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1-11

本报记者 魏 濛

“颜色浅的是‘私筷’、颜色深的是‘公筷’。”快到饭点,家住市区锦绣花城的祁雅莉招呼家中老小吃午饭,她家的餐桌上摆放了深浅两种颜色的筷子,深色的一种公共夹菜使用,浅色的一种是家庭成员自己用来吃饭。祁雅莉说,市文明办发布“文明餐桌·公勺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推广分餐制,鼓励就餐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作为一名市民,我们就应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遵守“戴口罩、少出门、少聚集……”的防控建议,是控制疫情发展的有力措施,同时少聚餐,推行健康的进餐形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也显得尤为重要。



“合餐”有“经口传播”风险

合餐共吃是我国居民用餐的一种习惯。人们喜欢在餐桌上敬酒夹菜、推杯换盏,淋漓尽致地抒发亲情、友情。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合餐共吃的用餐习惯,也提醒着人们要回归健康的就餐习惯。

“我们家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前是每餐全家共享美食,这两年来一直都是使用公筷的,为了避免混淆,还使用了公筷长私筷短两种不同的筷子。”家住新新家园的市民李丽介绍,在疫情期间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感染,日常也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等。”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菜从一个锅里舀、一个盘子里夹’的围桌聚餐、同盘而食,是大多数家庭的习惯,但是存在诸多传播病菌的风险。”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卫枝介绍说,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发生多起因外出聚餐或家庭聚餐导致聚集性疫情,“合餐”也成为病毒传播的一个渠道。有相关研究显示,在疾病的各类传播中,唾液和气溶胶是最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甲肝、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伤寒……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细菌病毒,都容易通过唾液、食物和餐具进行传播。

卫枝介绍,人的口腔中有300多种细菌病毒,聚餐时你一筷我一筷在一个盘子里夹菜,这些细菌病毒就会通过唾液进入他人的口腔,在消化道或者呼吸道里开始坐“云霄飞车”。“经口传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感染途径。

“经口传播”细菌中危害性最大的还有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常见一级致癌物。它能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不良预后是胃癌,而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部分可出现急性胃炎症状。感染者约有30%会演变为慢性胃炎,20%左右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还有一部分人会发展为胃癌。

“改变就餐方式,就是改变个人不健康的习惯。实行分餐制,不只是人们生活习惯的简单转变和接受,也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讲究卫生、预防疫情、顾小家保大家的一项重要措施。”卫枝肯定地说道。

分餐把病毒“挡”在嘴外

家住尚东城小区的刘德民,祖孙三代同住一个屋檐下,一家人围桌吃饭总是其乐融融。开饭前,小孙女先恭敬地邀请爷爷吃饭,然后对照7步洗手法搓洗双手,不忘提醒家中长辈节约用水。

“我们家以前不用公筷,觉得生分,一家人原本就生活在一起,健健康康能传个啥呀!”刘德民说,随着对疫情期间使用公筷在可以减少交叉感染,日常也可以防止和降低“病从口入”风险的了解,时下用公筷取菜已经是他们家的常态。

作为分餐制的支持者,家住运城学院南苑的侯女士表示,她一直想在家里推行分餐,但家里老人固执不同意,通过这次疫情,彻底把道理讲通了。“做好菜后分到每个人面前的餐盘里,不仅安全,还趁机治好小孩挑食的毛病。”

分餐,古已有之。有思想比较保守的人会认为,分餐是学习欧美,崇洋媚外抛弃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淡漠了人情关系。其实,我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从商周开始便已出现。礼记上有记载: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这里的席便是每人一案。秦汉亦是。大家对西楚霸王项羽都不陌生吧,公元206年项羽设鸿门宴,宴请刘邦。史书记载:项羽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虽然共处一室,却一人一案分席而坐。合餐一直到明清才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说分餐制并不是舶来品,而是我国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前觉得一桌人互相夹菜劝饭才显得有气氛有面子,但通过这次疫情,我意识到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才是最深的‘人情’,让亲人朋友都吃得健康、卫生才是真有‘面子’。”市民王俊说。

“不健康的卫生习惯,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的教训。无论在家用餐还是在外用餐,使用公筷夹菜,公勺舀汤,是对大家健康的负责。”卫枝说,推行分餐公筷从自我做起,既可以避免经口传播疾病,又可以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把中国历史上好的饮食习惯“捡回来”,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健康!分餐的好处体现如下:

干净卫生、预防疾病。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减少浪费、文明餐饮。正是因为使用公筷,菜肴才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没有吃完的,就餐者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意识。

控制饮食,预防慢性病。餐食分份,可以有效控制食物摄入总量,避免摄入过多造成能量过盛,或者摄入过少造成营养不良,利于维持健康体重。并能保证食物多样,均衡营养,从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文明餐桌“筷筷”做起

日常生活中,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是有效的卫生防疫方法,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筷子是多种疾病的“引路人”,尤其对于一些食源性的疾病,如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唾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是如果实行分餐,能极大地减少各种消化道疾病传播的概率,可以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就可以避免“病从口入”的烦恼了。

卫枝介绍道,在家庭中分餐制可以这样实施:

合理备饭。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年龄和活动强度,确定饭菜总量和营养搭配,按需适量取食。

固定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材质上加以区别。

公筷公勺。最好每道菜配备公筷或公勺,与其他餐具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使用完公筷公勺后应放回原处。

儿童独立进食。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避免用嘴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常态化,人们外出就餐就会增多,在外就餐这些事项要注意:

外出就餐尽量带上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自备餐具。

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或叉子进行分菜,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也应使用公勺公筷。

用餐不随意大声说话,不剔牙不咂嘴,取菜不挑不拣、不互夹菜,尽量降低接触性传播。

提倡建立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餐馆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区域划设“一米线”,严格控制人流密度,避免造成点餐、等餐、等位等人员聚集。顾客保持必要间距,建议非接触式点餐、结账。

对于合餐顾客,餐馆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建议顾客就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健康、卫生、文明就餐新风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