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乡村振兴的“后稷表情”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9-28

记者 付炎

近日,由稷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后稷论坛在太原成功举办。稷山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交流……这些精彩环节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后稷表情”。

表情之一:美食味道

论坛期间举办的“稷山四宝进龙城”暨特色美食体验活动,人气高涨,将论坛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

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9月18日早上,山西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开阔处,一字排开的展台将“四宝”近距离呈现给太原市民,受到人们的追捧。

“以前从来没有吃过稷山麻花,尝了一下,感觉口感酥脆,特别好吃,而且不贵,就把剩下的都买了。”太原市民李女士对稷山麻花赞不绝口。她遗憾地说,可惜这次买的不多,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买到这样的特色美食。

稷山板枣同样颇受欢迎。山西友臻千年板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精品枣260元一盒,早上一会儿工夫就卖出去三四盒。“咱的枣后味儿甜,你把它掰开,里面确实有拉丝;你再捏一捏,肉质可厚呢!”这名负责人向前来咨询的人现场介绍,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稷山四宝”,稷山美食更是香气四溢。无论是稷山酿菜和稷山火锅,还是稷山晋糕和稷山凉粉,厨师现场制作,吸引了不少人品尝、购买。

任玉娇是稷山翟店人,目前在太原双塔东街一家药店工作。她丈夫的老家在朔州。“我今天特意带上他过来品尝品尝,还买了一些稷山板枣。”

任玉娇说,家乡的活动让她倍感亲切也格外自豪。

表情之二:非遗诱惑

会场的前厅内,主办方特意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螺钿漆器、益泰永木雕、金银累丝制作技艺、稷山泥塑……每一个展品都浓缩了先民的智慧,它们根植在后稷文化的沃土之上,呈现出迷人的光彩。

一个由“鸡妈妈”“鸡爸爸”和5个“鸡宝宝”组成的金银累丝作品既呆萌生动,又富丽堂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工作人员介绍,这件新创作的纯银作品是“累丝全家福”,寓意吉祥如意,团圆美满。他认为,参加后稷论坛的专题推介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土非遗文化,非常有价值。

进入新时代,传统的非遗制作技艺也在不断与生活实用品进行嫁接,文创产品“累丝文房四宝”就是其中的佳作。“后稷笔”上,有着设计者的巧妙心思:中间部位刻有“福抱寿”——上下各有一只蝙蝠,中间是个“寿”字。而骆驼笔架的设计更是独具风格。一位参会嘉宾对这样的非遗作品很感兴趣,她驻足许久,询问价格,了解产地和制作工艺,认为这样的产品完全可以进行大力推广。

后稷论坛开幕式完成全部议程之后,备受关注的稷山高跷走兽表演者盛装亮相,他们踏着鼓点缓缓进入会场,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可以说,独具特色的非遗产品和非遗节目是后稷文化最有说服力的“代言者”。

表情之三:特殊对话

论坛期间举办的第四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可以说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一次交流会。主办方期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对话,为“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增添更多内涵。

有学者认为,后稷作为中华农耕始祖,在中国古代文明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讨会上,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从考古的角度对后稷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阐释,涉及主题包括稷山的地理变迁与“稷”之内涵、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化、后稷起源和后稷农事等。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崔俊俊,以授课的方式介绍了稷山东渠遗址与后稷文化的关联。他说,遗址中发现大量的动植物遗存,表明这一时期已经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农耕文化的考古学实证。崔俊俊认为,东渠遗址植物遗存之丰富超乎想象,已经具备从考古学角度探讨后稷文化的条件,提供了周人起源研究新线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也认为,稷山东渠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整理、阐释,将为后稷文化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和实证。“遗址中发现的酸枣核,可以将稷山枣文化提前到4000年前左右。相信未来还会发现更多、更大的聚落,从而为更好地研究后稷文化提供更多科学的考古实物支持”。

从美食品尝到非遗展示,再到学者对话,记者采撷的几个花絮,只是此次后稷论坛的精彩瞬间。我们把它抽象成一种表情,无疑是对稷山以弘扬后稷文化为追求和载体、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取得成就的一次生动诠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