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咸增强:“咸”与“盐”的故事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8-18

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关 妍 吕国玉

初秋的运城学院槐花盛开,微风拂过,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运城学院的学报室里,主编咸增强正在审阅即将刊印的新一期学报,淡淡的墨香与花香一样沁人心脾。

“我姓咸,在盐湖区工作了十多年,对盐湖又特别有感情,所以我应该为盐湖做点事儿。”在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咸增强看来,保护盐湖不仅是他与盐湖之间特别的“缘分”,更是一种学术传承,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历史责任。

为了搞清楚盐湖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咸增强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研究盐湖。“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为了读懂生涩厚重的文献,咸增强不仅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还对所读过的文献进行了大量校注,“我自己读懂了,然后把它翻译出版出来,再让大家去读。”

《河东盐法备览》作为一本研究盐湖历史的专业盐政志书,在运城盐业发展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因为在清代以前,关于河东的盐政志书几乎都已遗失,最早有据可考的就是清代顺治年间的《新修河东运司志》、康熙年间的《河东盐政汇纂》、乾隆年间的《河东盐法调剂纪恩录》以及《解州安邑县运城志》等一些著作。

“一开始《河东盐法备览》这本书和现在的版本还不一样,当时找文献很难,一开始找的是一本手抄本,然后再找到复印本以及《增修河东盐法备览》和《续增河东盐法备览》,最后再在校注的基础上将其做成电子版本。其中《增修》古籍版本是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又有增订。”咸增强回忆,为了研究《河东盐法备览》,光是把关于这本书的文献找齐就用了六七年的时间,再加上要读懂这些文献,还要翻阅和研究大量的相关文献、志书和史书等。

正是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咸增强对盐湖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更加浓厚的感情,也让他对盐湖的保护有了更加笃定的方向。“对盐湖的保护,首先要从池神庙、禁墙这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城市中关于盐文化的遗址开始,特别是关于盐商、盐化工业的一些遗迹、遗址,因为它们所蕴含的盐文化元素正是运城所特有的标识,是运城之所以是运城的重要历史佐证,是运城特有的历史文化见证。”

在咸增强看来,盐湖作为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盐文化实际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退盐还湖’的生态发展理念下,我们就要弄清人与自然、人与人、文化与科学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关键点。”这是咸增强所挂念的,也是他未来要研究的新课题。

人物链接:咸增强,1967年6月生,山西临猗人,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编审职称。现任运城学院学报主编、河东盐文化研究所所长、运城学院中文系专业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先秦史学会尧舜禹文化研究基地顾问、山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运城市河东文化研究中心顾问。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盐文化研究著作2部。曾获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奖、全国古籍出版社古籍整理一等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