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寻觅碑碣遗珍 留存乡村记忆

——张樊村古代石刻试探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8-02

■赵 磊

7月27日,闻喜县郭家庄镇张樊村碑刻展览馆内,附近村民前来参观学习。 温徐旺 摄

位于稷王山南麓的闻喜县张樊村,由张樊、石键、王家庄、郑家庄四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浓厚,遗存着众多的古代石刻。在运城博物馆原馆长杨明珠的带领和指导下,本人有幸参与了张樊村古代散佚石刻的抢救与整理公益活动。望着那些一件件重回视野的石刻遗珍,读着那一段段包罗万象的碑文内容,我深深地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善事。

据统计,截至目前,张樊村已搜集登记的散佚石刻近200件(通),时代为明清至民国时期,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对研究以张樊村为中心的乡村民间社会发展、历史沿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按照碑文内容,石刻大体可分为乡规民约碑、墓志碑、宗祠碑、寺庙碑、功德碑、记事碑、懿行碑、教泽碑、界碑等。它们既是河东民俗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石刻文献宝库中的遗珍。现略作介绍,以飨同好。

一、乡规民约碑

乡规民约碑,民间称之为禁条碑。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民间社会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款规款约,这些款规款约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行为的禁规禁条,将其勒诸于石形成乡规民约碑。《清乾隆张樊村立禁条碑》中便列出了十条禁令:

·永禁开场赌博,犯者罚银拾两。

·永禁盗割苜蓿,犯者罚银□两。

·永禁砍伐树木,犯者罚银□两。

·永禁盗割田禾,犯者罚银伍两。

·永禁留落匪人,犯者罚银□两。

·永禁撒放牛羊,犯者罚银壹两。

·永禁在外村犯者到本村,亦要罚银贰两。

·永禁留落娼妓,犯者罚银贰两。

·永禁停留卦婆,犯者罚乡地银壹钱。

·永禁外处人不得在地要麦,犯者罚与麦银壹钱。

这些禁令条理清晰、内容全面,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了解研究当时张樊村的民风民俗、道德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墓志碑

一般而言,墓碑和墓志碑是分开刻立的。而《清光绪登仕郎王兆让暨夫人合葬碑》和《清光绪登仕郎王哲暨夫人合葬碑》两通碑除指明墓主名讳和职务外,还将两人的“懿行”(生平事迹)刻在墓碑阳面之上,这种墓碑与墓志铭合二为一、墓碑兼刻墓志铭的形式,对研究张樊村王氏家族迁徙衍变历史以及当地丧葬文化有着一定的意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清道光柴氏兄弟暨夫人合葬碑铭》将柴家两兄弟刻在了同一墓碑上,这些情况也是比较罕见的。

三、宗祠碑

宗祠,又叫作家祠或祠堂。《清同治创建支祠碑记》记载了该祠修建过程以及与祠堂相关的祠产和族人协助等各方面情况的内容,形象地体现了当时陈氏家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状况,是研究地方经济极为重要的实物载体,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四、寺庙碑

寺庙碑是记载建寺修庙及公布庙地庙产的碑文,凡有寺庙之处几乎都有竖立。张樊村现发现的《白衣堂碑》《关帝庙碑》《后土庙碑》等碑刻中记载了修建的16座庙宇,以及村中供奉的关帝、观音、财神、龙王等近10位神祇,这些数量众多的庙宇反映了当时张樊村村民的宗教诉求,也从侧面表现出张樊村物质生活的富足。

五、功德碑

功德碑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石碑,主要是记述民众修建乐楼、茶房等公益设施的歌功颂德的碑文。一般都会将捐献者的姓名、商号和捐资金额详细记录下来。《清道光关帝庙重修布施名录》中共记录了127个商号和布施者,《布施功德碑》中则记录了近200个商号和布施者。这些记录对了解当时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商号分布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创建茶房碑记序》强调了当地民众主要是为了四月初八去解州关帝庙进香的信众们消渴解乏而在村西官路建造茶房,体现了关公信仰在当时影响范围之广和崇拜之盛。

六、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专门记述当时当地较为重要事件的碑文,《明万历创建石□刻石》《明万历穿井刻石》等碑刻记载了明万历年间张樊村创建石□、凿井为民的客观事件。这些具有明确纪年、质朴实在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夏县、闻喜古今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具有重要意义。

七、懿行碑

懿行碑也叫善行碑,多由乡邻、亲朋为感念某人的道德和品行特别立石刻字的石碑。《清光绪乡饮正宾仪公王四懿行碑》通过“颂”“曰”的方式赞扬了王老先生的高尚品德,反映出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以及村民们见贤思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八、教泽碑

教泽碑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学子们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敬意,自发为其筹资建造的石碑。《清道光裴朗如教泽碑》表达了学生们对裴老夫子感激和崇敬之情,弘扬了张樊村尊师重教的风气,是当地传统文化礼义体制的具体体现。教泽碑和懿行碑共同展示出张樊村包括乡贤文化在内的精神风范和优秀人文文化。

九、界碑

界碑,或称界石,是一种边界标记物,用作分界的标志。《张樊、石键村界碑》和《王氏祠堂地界碑》这两通碑便是古代乡民用碑刻形式表明土地权属的实物证明。

十、其他石刻

另外,张樊村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石刻,例如,现有《后土之神位碑》和《本茔后土之神位碑》两通碑。后土掌阴阳、育万物,为统辖所有土地之神祇,其神职有二:奉祀于家门口者守护阳宅,名“土地爷”;立于坟头者镇护阴宅,名“后土神”。《本茔后土之神位碑》就是立于茔地之碑,用来祝愿逝者在阴间平安幸福,同时祈求后世子孙兴旺发达。其他的还有《泰山石敢当》《抱鼓形线刻瑞兽花卉门墩石》《明正德丁氏布施石柱》等,其中石刻的“春风道范条山重,化雨恩波涑水长”“铎音振在昔恩深涑水,雅范垂于今德耸条峰”两副对联则与教泽碑对应,形象地体现出张樊村的尊师风尚。

石刻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张樊村遗存的这些古代石刻代表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彰示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做好张樊村古代散佚石刻的抢救整理工作,加强古代石刻文化保护,对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河东地区的社会发展、历史沿革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