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书中成就自己的波澜壮阔

——《彼岸下午茶》后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7-28

□张惠绒

今天,当我终于把一篇篇博文结集成册的时候,就像惊喜地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我的身体里孕育诞生。

在一次次的校对过程中,再次重温往日的文学阅读;串联这些自言自语的漫记,轻轻浅浅的风花雪月,漫无目的的行走所见;屋前后院像农人一样地辛勤耕种,用心观察植物神奇的萌绿与枯败,用零碎的文字,跳跃式的断句,没有章法的记录,当初看似随意散漫的书写,都为今天的结集成册埋下了伏笔。

当初在网易博客上,以彼岸下午茶的网名,建立了博客,有人问起,为何起一个这样的博名,彼岸太遥远,终究无法企及,而手中的这杯下午茶就在当下可以把控。

最初写的大多是一些读后感,还有一些游记。速食年代,虽然是很简短的文字,却很快吸引了一些同声同气的粉丝,当然一些博眼球的照片,也在推波助澜。

那几年,好像就是活在网上的,因为有读者的期待,每天用心地书写更新博文,回复留言。博友不乏谈吐不俗、很有见地的同道中人,大多是一些读书人,我们通过书信往来,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博友中有个病入膏肓的姐妹,在生命弥留之际,依然对生有强烈的渴求,对美有不减的追求,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我用文字陪伴她,这时文字的力量,真的有神奇的作用。有些文友远在异国他乡,用文字寄情山水,分享美景器物,传递文明的理念与不俗的眼界,修行与传道,莫不令人心悦诚服。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家都成为莫逆之交。在重要的人生阶段,遇到美的灵魂,我的文字也受到这些人的影响。

而孕育这些文章成型的我,是一个不愿自甘平庸的家庭主妇。在无常的人生看不到光明的时候,这个中年女子依然坚信会有明天,并且从未停止过挣扎与思索。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在潜心阅读中,在不断行走中,我才逐渐觉醒。

对乡愁的体悟与关注,也是在走遍千山万水以后,回望曾经给我滋养的这片热土,对周边生存空间的赞美与同情,以悲悯的人文关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怀。

阅读是一辈子的功课,在别人撕裂的伤痛中,疗愈自己的伤;在他人悲剧的最深处,警示自己,规避风险。书读多了,就会变得更加宽容,就对世间万物多了一份接纳和谅解,不再恐惧,与曾经绝望的处境,握手言欢。

尽管每一个人,都被大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前行,对于宿命中的苍凉,照单全收。唯其渺小如我,却可以躲藏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成就一番自己精神世界里的波澜壮阔。

不断地行走,也是在不断忘却与不断累积的过程,离开沉寂已久的熟悉环境,在他乡孤旅的小径上,每每有些星光一闪的灵感。看到异乡的月光,也捕捉到一些优美的句子,我会找到最初的自己,常常会及时地记录这点点滴滴。这些灵感,也只有在提笔书写的时候,在郑重思索的时候,才会有最深的感知和体会吧。

感谢张雅茜大姐的鼓励,她对我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极力推荐,对我对文字的喜爱多有肯定,这也是我找到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因为自己从小对作家有着天然的崇拜,尤其是对当地有名气的女作家,更是倾心。无论她的形象气质,还是她的作品,都是我身边能看得见的高尚。她用最朴素的笔触,记录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北方生活,疲惫生活中的爱情,柔性里透着刚强,绝望中积蓄力量,读起来,唯美又走心,就像是在读自己。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能够坐在她的身边,倾听她对文学创作的独特感悟,对我文字的中肯评价,真的是人生的一大欣喜。

这本书的出版,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孙云苓了。因为太熟悉,不便用太直白的感谢,别人看到的是文字,而她看到的更多是文字背后的东西,痛和泪,许多不可示人的不堪。无论是作为一个灵动的诗人,还是心理咨询师,她首先给我的是鼓励和引领:“如果一个人把遭遇到的不公经年累月挂在嘴上,不断地重复,就是一种负累和痛苦。如果你有能力把这些变成文字,你所有痛苦的经历就是你的财富。”听了这样的话,似在我的心中打开了一扇窗,有阳光瞬间涌入,有此知己,还有何求。

感谢山西省女作家协会的支持,感谢陈威老师的费心修改,感谢刘锁爱大姐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小静来回捎稿,用心支持。

感谢何迟兄在照片遴选过程中认真严谨的态度,感谢翠平妹妹的多次校对。

这本书的出版,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有了下一本的目标。我知道,书写,从此不会停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