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18
□王建文
寒来暑往,弹指间,由稷山县文联主办、郑天虎主编的《枣花》已经十五岁了。
在黄土高原寂寞的大地上,在苍虬龟裂的树干上,从此绽放着一簇不起眼的枣花。我们常说“一草一花,无论它开放得有多微弱,它都准备了整整一个冬天”,而《枣花》准备了多久、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居然一开开了十五年。阳光在花香里穿梭,影子斑驳,岁月晶莹,脚下是和蔼憨厚的黄土,身边是汩汩流淌的汾河,心底有着故乡的自信、踏实和从容。
十五年前,我还在公安局办公室工作,郑天虎主席多次与我畅谈创办纯文学报纸《枣花》的种种设想,我当时不以为然,觉得困难太大。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枣花》。
“不媚俗、不抛弃、不放弃。”
他说:“好!”
用青春击掌,那时我们都还年轻。
以提出一句模糊的概念与郑天虎主席坚守了十五年相比,不啻天壤之别。就像爱人之间的一句承诺,无法比拟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
之后呢?哦,之后我们都转身离去,之后我们都被动地加入了与生活搏斗的战争,只有郑天虎把《枣花》办成了近乎神圣的信仰。他借用了张嘉佳的一句话: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
喜怒哀乐皆为人间烟火,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在这片土壤上彳亍、徘徊、徜徉,在个人的小木屋、沙滩、草地、白云及乡愁里占山为王、倾诉衷肠。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十五年的光阴里,《枣花》开得芬芳而宁静,以至于不知不觉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阅稿、修改、排版、打印、送邮,为筹措每一期的出版经费奔波,郑主席皆是亲力亲为、躬行不辍。十五年的岁月里,就像有一浪又一浪永不停歇的潮水,在我们都不经意的今天,把《枣花》推上豁然开朗的海阔天空。
中年人的世界,尤其是男人,连哭一场都觉得矫情,可唯独面对280期《枣花》,忝列编辑,我的脸发烧、发烫,烫得心慌。风那么大,路那么长,《枣花》旗下这么多人结伴同行,奔向明天,我深信,今后《枣花》必定会开得更加热烈芬芳、必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