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河津市南桑峪村——“幸福小区”真“幸福”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7-12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75岁以上老人免费拎包入住“酒店式”老年公寓,一日三餐,每周不重样;制定探访老人的刚性“实操标准”——理发、洗脚并拍照留痕;新人婚后第二天,到老年公寓“拜高堂”认亲,给村里老人敬喜酒、发喜糖……儿孙满堂,承欢膝下,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最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河津市下化乡南桑峪幸福小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幸福小区”真“幸福”!南桑峪村自2012年从下化乡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至河津市城区以来,始终秉持用“孝道”注解“幸福”的理念,把老年人当成“香饽饽”“心尖尖”,在基层治理中树立起以德孝治理引领乡风文明的标杆。

老年公寓真“高级”

南桑峪村老年公寓位于村委会西边,是一处独栋两层电梯楼,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紧盯老年人“微需求”,匠心设计因而无微不至:一楼餐厅入口处,台阶变缓坡,地砖变塑胶,增加扶手防摔倒;餐厅桌椅根据人体美学,精心选购人性化“功能桌椅”,桌椅增加扶手,方便老人就餐。

是什么原因让南桑峪村人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如此“高级”的老年公寓?这一切还得从10年前说起。

曾经,南桑峪村因成为煤炭采空区,部分房屋断裂倒塌,面临生存危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同心勠力,在2008年启动整村搬迁工程,于2012年在河津市城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幸福小区。

“幸福小区”,要有“幸福的样子”。“小区规划建设之初,村委会就考虑好了,要给老年人打造一个吃、住、娱乐一体化的休闲养老场所。一方面是培养孝道文化,让子孙后代一起守护‘最美夕阳红’;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儿女负担,75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由村集体负担,吃饭、住宿无须任何费用;最终是要让每一个老年人都有最幸福的晚年生活。”南桑峪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刚说,“当时,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一栋两层公寓,住房共20间,面积2000平方米。起初,村里老人住进老年公寓后,饮食上是自己到餐厅打饭回房间吃,住宿上是三人一间房、一厨一卫,冰箱、电视机、空调等家电配备齐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如过去利索,自行打饭回房间就餐就明显不合时宜。“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南桑峪村“两委”决定为老年人改善饮食起居条件。  

   2021年,为尽快解决老年人吃饭不方便的问题,南桑峪村投入百万余元,在老年公寓南面加装了一部电梯,在西面扩建两层,一楼规划大餐厅,二楼增加5间房10个床位。“刚开始,我们安装的是透明的观景式玻璃墙电梯,但由于有的老年人恐高容易眩晕,又在内部加装了金属轿厢。”李伟刚介绍说,“有了电梯,过去住在二楼的老人,只有5个下来打饭,现在增加到9个。老人们一起吃饭,顺便聊天散心,情绪更好了。”

探望老人“管得宽”

   每到周末,南桑峪村老年公寓里,老人们儿孙绕膝、谈笑风生。给父母洗漱、整理床铺,同时拍照留影传给村组干部——这种最“高级”的探访,对村民而言已成为发自内心的习惯。

   过去,不少人看望父母,往往是放下营养品、水果等生活物品后坐坐就走,有时十天半月也顾不上去一次。殊不知,老人最怕孤独,最需要子女们陪伴、常回家看看。自觉不够,制度来补。村委会会议对此专门研究决定,每月1日、10日、30日为村里的“子女回家日”。后来,因频次不够,村委会又规定每周末一次,而且要实打实“探老”,必须帮老人洗脚、洗头、整理被褥等。再后来,将“探老”人群扩展到孙子、孙媳、重孙,还要由居民组组长拍照留影,在群里打卡……根据村里不断细化刚化的制度规定,以居民组为单位,由各个居民组组长统筹,规定时间统一集中看望。

   今年3月5日,南桑峪村村委委员、老年公寓负责人王洋洋看到某村民的父亲身体状况不佳,躺在床上不愿活动,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劝该村民把老人带到医院检查检查。该村民当场满口答应,之后却因工作繁忙没有实际行动。无奈之下,王洋洋把该村民的情况反映到村委会。村“两委”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上门对该村民进行劝导。当天,该村民和家人陪同父亲到医院检查治疗,10天后,老人康复出院。

   “最近一次探视时,我看到该村民在给他父亲洗脚,姐姐在整理床铺,儿子在捶背,他媳妇还在家里做了营养餐,给公公送过去。”王洋洋说,“根据村里探视制度规定,儿女要给老人洗脚、洗头、梳头整理被褥,要用实际行动去尽孝。现在不仅儿子儿媳做到了,就连孙子孙媳、重孙都在上行下效,这就是南桑峪村的家风。”

“娃娃”爱跑敬老院

   6月26日一大早,南桑峪村两对新人李丹雷、左晓亮夫妇和李金尚、杨鑫夫妇,在婚后第二天就提着烟酒和喜糖来到老年公寓。得知有新媳妇要来,老人们一早就穿戴整齐,坐在一楼走廊的长椅上,心急地等着看新娘子。

   娃,你爸叫啥?媳妇娶的是哪里的?你们怎么认识的?……吃着喜糖,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拉起了家常。身为长辈,老年人也早有准备,有的把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拿给新人,有的把亲手绣的鞋垫送给他们。

   拜完花堂,又拜高堂。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只是学习南桑峪村德孝文化的开始。从老年公寓出来后,两对新人在王洋洋的带领下,游小区、听村史、学政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年轻人的德孝意识,另一方面是对村子历史和文化有个全面的了解,因而能够尽快融入自己的小家,融入南桑峪这个大家庭。”王洋洋说。

   “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南桑峪村,羽翼渐丰的孝道文化代代相继,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1月27日,临近春节,根据往年惯例,村委会把装饰老年公寓的中国结、红灯笼等装饰品采购到位。但是,由谁来布置呢?王洋洋第一时间想到了村里疫情期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她在村民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征集志愿者的公告。结果,不到10分钟的时间,得到30余名大学生热烈响应。男生在团扇上写毛笔字,女生做手工,挂中国结和红灯笼……大学生们的到来,让老年公寓顿时充满活力。“年前的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受到了德孝文化的锻造。”王洋洋说,“今年暑假,村里的大学生、中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来老年公寓报到,看望这里的爷爷奶奶。”

   “老年人是家庭建设的‘最末梢’,也是社会治理的‘最短板’,幸福不看年轻时,‘老来福’才是真的福。”南桑峪村第一书记王国清说:“我们就是要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管好一家一户管不好的事情,让大爱铸就和谐,让‘孝道’注解‘幸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