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高考失意,重启希望再出发

来源:发布者:陈姝时间:2022-07-06

心理医生寄语考生:“如果事与愿违,一定是另有安排。”

高考失意,重启希望再出发


随着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发放,今年的高考季告一段落了,但此时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优胜者的快乐总是相似的,而失利者则各有各的失意。如何利用高考后两个月的暑假调整好心态,重整旗鼓再出发?这是摆在每个失利考生面前的现实问题。

“如果事与愿违,一定是另有安排。”这是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给高考失利考生的赠言。大家利用这个暑假及时调整心态,不要让坏心情过多影响自己。“一次失败只是一次考验,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在现实层面予以积极应对,才能做出对未来最为有利的决策。”宋崇升说。

●人生需要定时重启,不论对未来如何选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为什么有些孩子高考会失利?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发挥失常型。考试期间或出现急性躯体不适,或心理压力过大没有调整好心态,以致考试失利。这类考生的失意最为强烈,痛苦、难过、沮丧、悔恨等都可能会让其深陷其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二是稳定落后型。这类考生尽管已经非常勤奋努力了,但还有很多东西就是学不精、想不透,也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学习的料”,对未来更是有些忐忑,因此困惑于是凑合上个大学还是继续追逐梦想。

三是持续厌学型。还有一些考生,学习对其似乎是一件很痛苦、讨厌的事情,偶尔努力一下,某门课的成绩或许还过得去,但不能坚持。尽管如此,有的学生还是多少会有些许失落和惆怅,三年的时光没能有所收获。

对于这些高考失利的学子,该如何应对当下困境?专家表示,考试总会留有遗憾,有的人明明成绩还可以,却总盯着没考好的部分长吁短叹、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本应考得更好。即便和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但以后仍有扳回的可能。而实际上,很多人就是因为上了不太理想的大学,后来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一举考上硕士、博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还有的考生发挥严重失常,成绩和实力明显不符。对于这样的孩子,或许选择复读是一个有风险但高回报的选择。不论上大学还是复读,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需要保持清醒的就是:判断一下哪些能够改变,哪些不能。

对于稳定落后型考生,如果分数过线,可以选择一个合适专业或合适学校,包括一个合适城市。“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专业的难度,让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如果有兴趣,在大学里准备考研也可以,高中成绩普通但在大学逆袭的学生并不少见。”宋崇升认为,不论选择哪条路,方向都是前进的,如果这样考虑,学子忐忑的心情就会平稳着陆,会以希望取代忧伤。

对于持续厌学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煎熬的事情,高考之后虽有释然,但也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路在何方。专家认为,不论是什么样的大学,应尽量让学子经历大学时光,这样人生也不会有遗憾。如果实在排斥学习,可选择学制相对较短或操作性强的专业,也可在深思熟虑后选择就业或接受某些职业技能培训。

孩子不论对未来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可以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人生需要定时清零,必要时还需要重启,这样才能让生命保持鲜活有力。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其实,高考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如何利用这个暑假让孩子调整好心态,积极向未来出发?

1.接纳现实。人生不得意事十之八九,学会接受现实。接受的目的是让孩子很快调整,不能活在回忆中,迈不开向前的脚步。孩子们多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绝不可自我放弃。

2.改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强烈挫折感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我们要学会与不合理的认知进行辩论,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要转变“考不上大学就一定完了”的糟糕观念,实事求是评价挫折带来的后果,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总结得失,思考未来的方向。

3.合理运动。走出家门,去沐浴和煦阳光、聆听喧闹都市、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生命不息、品味多彩人生,这应该是孩子们在这个假期必不可少的充电方式。每天坚持运动15到30分钟,可催发大脑分泌多巴胺,能够缓解痛楚、调整不良情绪、使人身心愉悦并抵抗哀伤,还能改善失眠、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强健体魄。

4.积极学习。人生的知识不仅是在高中、大学里学到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学习积累的。从这个假期开始,重新打开书本,读经典名著,增长见识,感悟人生,领悟生活。

5.马上行动。路再远,都是脚步丈量出来的。正所谓:说一丈,不若行一尺;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从现在开始接纳现实、改变认知、合理运动、积极学习,想来年再考就不顾一切去准备,想学一技之长就放下包袱去争取,要记住: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中国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