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我爱你,中国》原唱叶佩英逝世,老友追忆:

她像一只百灵鸟,留给我们一首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11

4月7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因脑溢血去世,享年87岁。叶佩英虽然离世,但她留下了最宝贵的《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承载了无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我爱你,中国》词作者瞿琮动情地表示:“叶佩英大姐,像一只百灵鸟,从蓝天飞过,留给了我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

◆16岁只身从马来西亚回国

很多人认识叶佩英是从这首《我爱你,中国》开始的,说起这首叶佩英最为广大观众熟知的代表作,还要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叶佩英接邀请为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海外赤子》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正是著名词作家瞿琮和著名作曲家郑秋枫创作的《我爱你,中国》。这部反映爱国华侨心系祖国的电影深深感染了叶佩英,因此她当时并不知道电影插曲的具体内容,仅读完剧本就决定接下这个任务。

叶佩英祖籍为广东惠阳县,虽然在马来西亚长大,但自小就从父母和学校了解到,她来自中国。她是听着《松花江上》《长城谣》这些歌曲长大的。1951年,16岁的叶佩英怀着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热情,告别父母和兄弟姐妹只身回国。她在广州中大附中就读了一段时间后北上,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完成中学学业,此后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罗忻祖和汤雪耕。1960年,叶佩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在数十年的歌唱生涯里,叶佩英载誉无数。她于1963年在中南海为多位国家领导人演出领唱《祖国颂》;196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大会上演唱《黄河怨》,被周总理称赞“唱得不错”。

◆专业过硬结缘《我爱你,中国》

1979年,43岁的叶佩英收到了老同学郑秋枫的来信,信件中还附了一本名为《海外赤子》的剧本。故事讲述华侨女青年报考了海军文工团,她在考场上凭借一首《我爱你,中国》脱颖而出。由于时代原因,她经历种种坎坷,最终如愿参军,在舞台上唱出了华侨儿女的心声。

郑秋枫的来信,就是想邀请叶佩英担任《我爱你,中国》的演唱者。作为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对这首歌、《海外赤子》的故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她收到信之后,顾不上吃饭,含泪一口气读完,“我也是华侨,这首歌好像就是专门为我而写的”。叶佩英放弃了当时正在准备的托福考试,全情投入地钻研这首歌,她在录音过程中更几度哽咽,最终造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有趣的是,郑秋枫曾透露,选中叶佩英来演唱并非因为她的华侨身份,而是因为她的专业能力。《我爱你,中国》曾请过多名歌手进行试唱,但效果不够好,郑秋枫便向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的部长张以清咨询,北京唱得最好的女高音是谁?对方毫不犹豫推荐了叶佩英。

叶佩英之所以能有过硬的演唱能力,得益于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坚持练唱:“我一直没放弃基本功练习。一开始唱得不好,当时央音教授住在筒子楼里,王震亚教授都让我别唱了,因为太难听了!我跟他们说,你就允许我每天唱一个钟头,这段时间你们可以去外面玩。过了几天,他跟我说,你还真的有进步!”

◆《我爱你,中国》唱出爱国情怀

《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长盛不衰的精品之作。在创作《我爱你,中国》之前,郑秋枫在海南岛与归国华侨同吃同住同劳动,汲取灵感,最终写出动人旋律。词作者瞿琮从1972年前后便开始构思这首歌,1976年完成初稿;两年后的1978年,《海外赤子》的编剧胡冰找到他,《我爱你,中国》终于有了最合适的展示舞台。

《我爱你,中国》的歌词用中国传统词律手法创作而成,一咏三叹,字字达意。歌词从百灵鸟引吭高歌引入,中间部分则描绘了春苗、秋果、森林、山川、小河形象,铺就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高潮部分将“我爱你,中国”不断重复,强化主题;高音区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作为结束,将歌曲推向高潮。

叶佩英的歌声将《我爱你,中国》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也贯穿了她的一生,她曾无数次在舞台上演唱这首歌,每一次都饱蘸深情。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的前夕,她还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与万人同唱《我爱你,中国》。她曾表示:“台下,他们边听边流泪;台上,我边唱边流泪。这首歌凝结的不仅是海外赤子的情怀,也是中华民族的情怀。”(《羊城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