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文博节目又上新 这股潮流如何抓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3-08

二十四节气如何来?近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的姊妹篇“中国节气”官宣即将上线。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那是相当出圈,重阳奇妙游、元宵奇妙游已经成为无数观众的晚会新期待,“中国节气”一官宣就让不少人翘首以盼。

且不说这还没面世的“中国节气”,当前正在热播的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关于文博节目的热议,这部综艺讲述的还是中国诸多重要历史事件,比如,郑和下西洋、徐光启翻译《几何原理》、杜甫三吏三别等,叙事方式着实叫人耳目一新。文博节目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小众类目了,如今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新势力,文博风吹得正猛,各个平台也都在发力试图乘上东风,这股潮流,如何才能抓得住?

大胆尝试,创新永远不会输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明明没有什么新鲜事,为什么还能让观众看到泪流满面,扼腕叹息?画面有电影级的精致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来自形式上的新鲜感。

当我们想到历史类纪录片的时候,无非就是几个元素,史料铺陈开,各路专家对着镜头跟你解读这是怎么回事,主持人继续慷慨陈词,《中国》打破了这一模式,没有文物,没有史料,没有遗址,历史是“活”的,扮演历史人物的演员们并非只有一张模糊的身影,而是相当写实地拍了出来,这是在纪录片假定性特质下的尝试与创新的表达。

另一方面,文博节目的创新尝试也不局限于画面,叙事节奏和风格与其他类型节目的融合趋势同样值得注意,2018年B站开始尝试将文博与其他节目风格融合,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中就出现了“苏东坡唱rap”这样的片段。虽然在当时一些观众质疑其过度娱乐化,但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引起了年轻人的注意。凭借着洗脑的rap,节目也得到传播。

在今年,腾讯视频《此画怎讲》也采用类似方法,将古画中的人物复活过来,科普中又有点犀利的吐槽,和海外纪录片《奇趣美术馆》风格相近,亦收获认可。

沉浸观看,从观者的视角看文博

看影视剧追求一个沉浸感,文博节目也要沉浸感吗?答案毋庸置疑,文博节目堪称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如何把这“一瓢”发挥到极致,沉浸感或许能成为文博节目突围的方向。

如果说传统的说教类文博节目是在输出知识点,那么沉浸式文博节目就是在让观众自己接受美育熏陶,这一熏陶来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文博节目的最终目的是架起观众与历史沟通的桥梁,以生动的方式达到文化与美学教育的双重作用,唤起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对民族精神文化内核的理解,沉浸式无疑是一条好路子。这也对节目制作者提出更多要求,要从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节目内容,认清谁是受众,受众偏向什么观剧习惯,这些都对节目成片风格有着影响。(《扬子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