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2-09
□运城慧济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创始人、主治医师 李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临床分为3种
1.膨隆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3.脱垂游离型 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臀肌和腹肌无力会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慢性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外力、慢性损伤、急性腹压增大等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91%表现为腰疼
腰痛 这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检查首选CT
腰椎X线光片 单纯X线光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光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光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CT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磁共振(MRI)检查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红外热成像检查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以红外成像技术为基础的,以锁定细胞相对新陈代谢强度为途径的医用功能学影像技术;是一种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热显像技术。
对典型病例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CT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仅有CT、磁共振表现而无临床症状,不应诊断本病。
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可缓解或治愈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1.非手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患者可经过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综合保守治疗方法中,运动康复必不可少。
物理疗法。主要通过热效应或机械应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包括冲击波、超短波、微波、干扰电、电刺激等多种治疗方法。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中医治疗。中药汤剂、针灸、银质针、推拿按摩以改善局部软组织血供消除疼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会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功能康复锻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科学有效的训练。通过整体力学评估后,采取拉伸、激活、强化相关责任肌肉,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①病史超过3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手术方法。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可选择:射频消融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或开刀内固定手术。
减少积累伤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
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护腰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